王愿坚在书房写作。
王愿坚与陆柱国合作了《闪闪的红星》电影剧本。王愿坚应八一电影制片厂邀请,与陆柱国合作了《闪闪的红星》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成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最著名的影片之一,伴随着一代人成长。1976年底到1977年7月,是王愿坚创作比较旺盛的时期。他连续写了十个以长征为题材的短篇。尽管王愿坚连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他从没有松懈,还是不断地进行学习和写作上的探索。
与陆柱国合作电影剧本潘冬子的形象深入人心
1974年,王愿坚应八一电影制片厂邀请,与陆柱国合作了《闪闪的红星》(根据同名小说)电影文学剧本。
《闪闪的红星》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优秀儿童片,它将故事背景设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江西一个叫柳溪的山村里,讲述一个暂时还处在大土豪胡汉三统治下的几十户贫苦人家里头所发生的故事,以一个八岁的孩子潘冬子为人物中心安排情节,设置矛盾,体现了主人公在党和前辈的教育、帮助下,逐渐成熟起来的过程。
电影《闪闪的红星》描写的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潘冬子想参加红军的故事。潘冬子想参加红军,不仅仅因为自己的父亲是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他还要为被敌人杀害的母亲报仇。
潘冬子机智地与敌人周旋,并冒着生命危险给游击队送信、送盐,在斗争的磨练中,逐渐地成熟。
红军主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时,冬子的父亲留给冬子一枚红星,这是一枚意义伟大、闪着光芒的红星,冬子把它当作最珍贵的礼物珍藏着。
冬子是个勇敢、聪明、坚强的孩子。胡汉三为了困死游击队,进行封山,凡是上山的山民都必须经过严格地搜查。冬子知道山上的游击队特别是伤员需要盐,就到各家各户去要,终于在最后一家找到了盐。冬子知道带着盐上不去山,就去要了一瓢水,把盐溶解在水里,然后把盐水混合物倒在自己的棉袄上,在凛冽的寒风里,冬子就穿着这件湿漉漉的棉袄上山了。为了麻痹敌人,他还在竹筒里装上清水,就这样,躲过了敌人的搜查。
当胡汉三把潘冬子抓住,吊在树上,用鞭子抽他,逼问他父亲潘行义的下落时,潘冬子咬紧牙关,像个大人一样,硬是一声不吭,直到红军来到,救下了他。
《闪闪的红星》主题曲,让人听后热血沸腾。
剧终时,银幕上出现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一大片火红的映山红,潘冬子帽子上的红星也闪闪发光。冬子终于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成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
《闪闪的红星》被改编为文学剧本后,获得全国第二届少年文学奖。《闪闪的红星》成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最好的影片之一,伴随着一代人成长。毫不夸张地说,潘冬子这个光辉形象也影响了一代青年人。
十年之后再次见面茅盾仍欣赏
尽管王愿坚一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他并没有骄傲,还是一如既往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阅读名人著作,不断地进行学习和写作上的探索。
1976年底到1977年7月,是王愿坚创作比较旺盛的时期。他连续写了十个以长征为题材的短篇。其中七篇是写红军过草地的。
1977年10月,短篇小说座谈会结束时,茅盾想见见这些作者。历经十年,王愿坚又见到茅盾。眼前这位老前辈明显地老了,走路要靠拐杖,听力还有问题,可依然慈祥。虽然过去了这么些年,茅盾还是很快认出了王愿坚。他握着王愿坚的手问:“你的生活、精神和创作情况,都好吗?”
那天,茅盾谈了很多。他让大家向包括王愿坚在内的几名优秀作者学习。当大家和茅盾合影留念时,茅盾还特意把王愿坚、茹志娟这两位他非常欣赏的作者招呼到他的身边,谁都知道这是对他们最大的鼓励。
王愿坚的小说和他的人一样,质朴、明朗、单纯、凝练,读者都喜欢阅读,也容易引起共鸣。王愿坚的很多小说都是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突现小说中主人公的性格。就“以小见大”,王愿坚发表过独到的见解:“以小见大,这不是由什么人任意决定的。因为作家面对着两个大矛盾:一个是生活自身的无限广阔性和作者自身生活局限性的矛盾——对于生活,作家永远没有够用的时候;另一个是:哪一种艺术形式都有自己的局限,而作品又要概括生活,创造一个艺术世界——对于生活总体,题材永远是不全的。怎么办?这两个矛盾在创作上统一起来,办法就是以小见大,找到那个能够见‘大\’的‘小\’,用部分去显示全体。军事文学,正是从这里找到了出路,走上了坦途。”
1978年,王愿坚写的小说《足迹》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在《足迹》发奖大会上,王愿坚又见到了茅盾这位给他的文学创作带来热情鼓励的长者。茅盾在会上向文学爱好者发出呼唤:“我们应当产生未来的鲁迅,未来的郭沫若。”
茅盾逝世的时候,王愿坚非常伤心。茅盾曾对他说“多读点书”,王愿坚说:“我多少次想起这幅情景和这番话!特别是从1966年起,在那风刀霜剑的日子,在那肯定一个人的时候十分吝啬、而凌辱起来却极其慷慨的年月,这句话,连同这句话后面的那颗心,给了我温暖、希望和力量。我带着它,战胜了灰暗的心情,使火柴的微光没有熄灭。我没有忘记读书。”
从第四次文代会起,王愿坚就成为中国作家协会和电影协会的理事。并在八一电影制片厂任编剧。他的名字收进了中外文学史册,收进《中国文学家辞典》《中国名人辞典》,也收进了英国和美国出版的《世界名人录》。
1991年1月25日,王愿坚因病于北京逝世,终年62岁。
本期图片均由宋兆梅提供(署名除外)
新闻推荐
庭审现场。贵阳晚报图2月23日,贵州遵义市凤冈县一位78岁的老太起诉6名子女未尽到赡养义务。当地法庭受理后,在村寨旁边的小学开庭审理,引来500余村民围观。2月23日,农历正月初八,凤冈县法院第一法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