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6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新政实施以来,消费者海淘可以享受一定额度的免税优惠,不过近日有媒体爆出免税额度被盗用的情况,对此海关提示消费者应保管好个人身份信息。
据了解从2016年4月8日起,我国正式实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政策规定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的单次交易限值为人民币2000元,个人年度交易限值是人民币2万元。额度内的交易关税为0,超过单次限值、累加后超过个人年度限值的单次交易,全额征税。但是,即使是免税额度也有被冒领的情况。
据央广网报道,上海的一位消费者在去年双十一期间,发现自己两万元年度免税额度大部分已经被他人消费,而购买的渠道遍布各大跨境电商平台。除了一些小型电商平台之外,有人还通过几家大型电商平台使用了他的身份证号和姓名进行了清关。
记者在网上发现,免税额度被他人使用的情况并不是个别现象。一位上海的网友李超(化名)告诉记者,通过海关总署下属的跨境电子商务个人额度查询平台进行明细查询,他发现自己的额度也莫名其妙地被使用了700元。“我很久没有海淘了,今年更是一次也没有,这个额度肯定不是我用的。”李超怀疑,自己的信息是在一些网站注册后泄露的,“信息也有可能是之前海淘的时候被盗的。”
虽然被盗用的额度不多,但是李超担心持续下去自己的免税额度被盗光,自己“海淘”就要开始交税。此外,他也担心自己的个人信息被盗,会不会被人用到其他地方。
如果市民遇到上述消费者的情况又该如何?记者拨打了海关12360咨询电话,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出现信用额度莫名被使用的情况,一般是个人信息被盗用,有人冒用该身份去进行通关,“额度涉及比较大而且比较频繁,建议跟公安部门报案处理。”此外,她还建议消费者应该保管好自己的身份信息。
北京邦恒律师事务所田经纬律师介绍,如果发现自己海淘额度被盗也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解决,我国侵权责任法也明确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难以确定,侵权人因此获得利益的,按照其获得的利益赔偿;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尚智
新闻推荐
——跨多省制售假名牌安全套窝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