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这为发展实体经济指明了方向,其中,有几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其一,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着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一是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消费需求向高品质升级,但主要的产品供给体系仍处于中低端;二是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三是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其二,结构性矛盾主要是体制问题。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制度变革尚未跟上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现有供给体系难以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其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振兴实体经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需要从企业制度变苹入手,形成既有利于扩大民间投资,又有利于激励创新型企业的体制安排。要严格依法保护非公有制经济产权,实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产权同等受法律保护;要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形成鼓励科研人才凭借知识产权创新创业的制度安排。通过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并为社会资本参与提供更大的体制空间。以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家队伍为目标,营造良好环境,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形成保护企业家自主经营权的相关制度安排。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成专我国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现实需求,而且成为激发国内市场活力、振兴实体经济的重点所在。面对经济运行中各类风险因素增大的新形势,以监管变革为重点深化简政放权,有利于使市场在资塬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原载《经济日报》)
新闻推荐
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在珠海总装下线。这是我国在大飞机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中国制造”每突破一步,都是中国经济前进一步的有力注解。新华社发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