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育厅23日发布指导意见,要求在全省范围的小学施行早上推迟上学工作,以确保小学生每天有10小时充分的睡眠时间、充裕的早餐时间、从容的上学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月25日《钱江晚报》)
小学生早上“推迟上学”十分钟、半小时,就能睡足觉了吗?别的不说,单是“精打细算”的家长责令孩子前晚晚睡“一会儿”,岂不分分钟就给找补回来了?
笔者丝毫不怀疑教育部门推行“推迟上学”的制度善意,正如其所说,此举“是坚持以生为本育人理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重要改革举措”,但与诸多教育减负措施一样,一旦纸面的美好预期遭遇现实的重重阻力,最终败下阵来的往往是前者。
就现实而言,即便“推迟上学”的好处再多,也注定不足以解除家长们的焦虑。当然,这并非政策本身的问题,而是当下整体教育负担过重所致。毕竟,一次次的减负口号喊过之后,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并未轻轻放下。由此,在重重的学习压力下,就算“推迟上学”,学校和家长也丝毫不敢大意。
而作为“推迟上学”的最大受益者,有的小学生就直言“真正解决的方法肯定不是早睡、晚起,而是少一些‘神一般的奥数竞赛\’,减少真正的负担,让我们有时间去培养真正的兴趣。”孩子们的这些心声,可谓句句切中要害,单纯的就事论事,只会忽略问题的根本所在。
在小学推行早上“推迟上学”改革,其积极意义自然不容否定,从实践经验来看,此举也确实赢得了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各方普遍的“口头欢迎”。但是,为了孩子能够真正健康成长,更需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在具体操作的方式方法上体现更多智慧,让学生的学业负担切实减下来。心理压力小了,睡眠质量自然也就会提上去。否则,若是推迟出来的这段时间被家长盯上,被辅导培训机构盯上,孩子非但不能多睡一会儿,更可能招来更大的负担,如此,睡眠质量又从何谈起,失眠倒是有可能的。
新闻推荐
(上接第一版)许继伟强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离不开全市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我们要坚持创城为民、创城惠民、创城靠民,始终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做到全民发动、全民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