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贵州“雕傩”大师王国华的文化自信

来源:铜都晨刊 2018-02-27 10:15   https://www.yybnet.net/

春节刚过,在贵州省德江县枫香溪镇长征村,人们还沉浸在轻松喜庆的氛围中。而“雕傩”大师王国华,已经迫不及待谋划开年后的工作:7名工人开始上班了,年前欠客户的200面傩面具的“账”,要赶在20天内“还”上。

王国华雕刻的傩面具,通常在表演傩戏时戴在头上。傩戏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以消灾祈福保平安为目的。地处贵州东北部的德江县,是文化部授予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傩戏),德江傩戏被称作中国戏剧界“活化石”。

今年53岁的王国华,是傩面具制作工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0多岁开始,他就对此痴迷。通过平时表演,王国华对傩戏和傩面具的专注已经深入骨髓。

一开始,妻子覃智婵并不支持。在她看来,庄稼人成天“啃”面具不是什么正经事儿。可事到如今,用王国华的话说:“啃”面具“啃”出了名堂。

依靠纯手工雕刻,王国华的傩面具近年来在市场走俏。“供不应求,很多订单都没接。”他告诉记者,无论是艺术收藏,还是商业用途,客户都钟爱手工雕刻的傩面具。湖北一位客户最近和他对接产品说:“你有多少,我买多少。”

这几年,随着订单增多,王国华成立了公司,在村里培养了一些“雕傩匠”。2017年,有7位村民在他的公司上班,其中3人是贫困户。这些村民既通过雕刻傩面具实现了增收,又成为傩文化传承人。

40岁的贫困户吕昌洪,因病致贫。最近几年,他在王国华公司上班。每雕刻出一副傩面具,就可以收入200元。去年,吕昌洪在公司所得收入大约3万元。半脱产状态上班,家里农活一点没落下。

凶神恶煞、慈眉善目、玄胆鼻、长耳垂……这些代表傩戏人物性格特征的面孔,在王国华脑海中“存储”了200多种。不走机械化流程,面具看起来活灵活现,他和徒弟们雕出来的一张张“脸”,不仅获得市场的青睐,还亮相到英国、法国等国家。

“儿子说等他大学毕业了,会回来跟着我一起‘雕傩\’。我们还准备写一本书,将傩面具雕刻的实用技巧整理出来。传统手工技艺可以让我们如此自豪,可不可以说这就是文化自信?”王国华指着火炉上一副等待上色的面具,对记者说道。(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2017年我国政府补贴性职业培训达到1700万人次

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义珍在26日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2017年政府补贴性职业培训达到1700万人次,其中对农民工政府补贴性培训超过800万人次。除了大规模开展技...

相关新闻:
春回大地生产忙2018-02-27 10:30
猜你喜欢:
又是春风得意时2018-02-27 10:15
评论:(贵州“雕傩”大师王国华的文化自信)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