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浦东滨江的震旦大厦,在花旗大厦的“外滩之窗”,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的蓝宝石大屏,在浦西第一高楼北外滩的白玉兰广场,市民游客都可以看到闪亮的“无烟上海”——浦江两岸的上海地标共同亮灯祝福,近6000次控烟公益广告展示的是上海控烟的强大决心,更是“无烟上海”的美丽愿景:让控烟行动成为多元参与的社会倡导,成为2400多万市民和国内外游客街知巷闻的健康信念。
2018年3月1日,《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简称《条例》)修正案贯彻实施一周年。上海“天花板”下全面禁烟以来,控烟社会支持力度加大,参与氛围更加浓厚,《条例》不断深入人心,实施成效显著。
“无烟蒂”场所比例上升至88.1%
2017年3月1日,经过修订的《条例》正式实施。上海全市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禁止吸烟,室外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范围扩大。
如何让市民群众清晰了解此次修订重点,上海市健促委组织设计开发视频、折页、海报、告知书、“一图看懂”提示帖,专题创作录制“无烟上海”主题歌《祈愿——一千个无烟上海的理由》,组织系统内全体工作人员、管辖机构和场所管理方、志愿者队伍、热线话务人员等,开展了分级分类培训约2千余场,接受培训人员近20万人。
150万份禁烟标识,覆盖法定禁烟场所;320万份“控烟劝导三步法”公益海报,张贴到全市居民区与楼道。全市重要区域30个地铁站、商业街区267处户外大屏、所有火车站和长途客运站、6万辆出租车……只要身在上海,就能从这些无处不在的控烟公益视频或广告中,感受到“无烟上海”的势在必行。
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2017年9月监测显示,《条例》知晓率明显提高,禁烟场所工作人员和拦截受访人员分别为95.5%和89.7%,较2016年分别上升7.9个和12个百分点;室内全面禁烟的支持率均达99%以上。
各类场所吸烟发生率显著下降,由实施前的25.1%下降为16.3%,下降了8.8%。场所无烟环境进一步改善,禁烟场所对违规吸烟行为劝阻的比例提高至46.6%,设置烟具的比例下降至6.7%,“无烟蒂”场所比例上升至88.1%。
上海市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于同月开展的专题电话调查显示,《条例》修正案深入人心、市民群众高度关注。受访市民中2/3知晓修正案已经实施,3/4知晓个人违反规定的罚则,八成知晓对违法吸烟行为有提醒劝阻义务,七成认为修正案实施对减少吸烟起到积极作用,逾八成表示愿意积极参与控烟工作,七成以上对于《条例》的实施效果表示满意。
上海获“2017年世界无烟日奖”
一年来,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协调各控烟监管执法部门,动员广大社会力量,共同推进《条例》的宣传贯彻实施工作。各区、各部门研究制定了详细的执法方案,统筹执法资源对重点商圈、楼宇、人流密集型场所进行执法规划,既保证对上述范畴的执法做到不间断、无盲区,也兼顾执法对象所涉场所的典型性和法律威慑力的舆论引导效应。
自2017年3月起,上海市健促办分别组织了为期三月、每月一周的集中执法活动;下半年则在9月和12月的最后一周,继续协调组织全市性的控烟专项执法周活动,保证全年监管执法不断、力度不减。
2017年,上海全市共检查各类场所24万户(次),处罚场所1133户(次)、处罚金额258.9万元;处罚个人415名,处罚金额3.16万元。这一处罚金额从数据上与《条例》修改前2010-2016年七年累计数基本持平,充分体现了健全的法规有利于依法控烟效力的提升和社会共治氛围的形成,表明本次条例修订对全市控烟执法工作的有力推动作用。
同时,上海市继续完善统一高效的控烟投诉受理转处平台,已形成“统一受理、行业管理、专业执法”的受理转处模式;并依托12345市民热线对于各部门受理转处情况的考核机制,将控烟投诉举报受理处置情况纳入市政府对各区各部门的绩效考核范畴。
为此,基于无烟法规的有效推出和贯彻实施,上海的控烟工作获得了国际国内有关各方的一致肯定,上海市人民政府被世界卫生组织授予“2017年世界无烟日奖”。
为进一步推动《条例》的贯彻实施,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控烟的氛围,从2018年2月26日至3月9日,全市16个区将以室内全面无烟环境建设为主题,开展为期两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执法系列活动。
新闻推荐
国内第一部全景式反映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大型纪录片《大国根基》27日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该纪录片以六集篇幅系统描绘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的历史性变革和成就,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