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
改造老旧小区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此专门制定了改造计划并付诸实施。从实施情况看效果甚佳,引起市民的一片赞誉声,一致认为此举是一件改善居民环境、提升生活质量的大好事。
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滁城的居住环境开始出现变化,一幢幢居民小区开始出现,逐步取代了分散的、杂乱无序的老旧平房;随后,一大批居民小区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居民逐渐告别了旧式小平房搬进设计新颖、卧室设置合理并配套卫生间和厨房的套房,几十栋高楼建在一起,被称作某某居民小区。短短十多年间,滁城市民的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仿佛一夜之间走进了居住新时代。
从本世纪开始,居民小区再次发生了质的飞跃,一大批户型更加合理、环境更加优美、物业管理更加科学的新型小区大量涌现;于是,一大批早年搬进小区的居民又蠢蠢欲动,从老旧小区再搬进更加舒适的新小区。随之一个问题出现了:为何人们在一个小区仅仅居住了几年又急于再度搬迁?原因很简单:建设较早的小区户型单调、物业管理不到位、周围环境不佳。
不是所有的老旧小区居民都愿意搬迁。其原因有二:一是部分老居民对环境已经习惯,对老住宅有感情,把老房子作为养老的地方,平时对老住宅进行过修缮,如围个小院、种些花草、立些假山石等,不忍弃之;二是资金不足,新小区设计理念更新、环境更美、管理更加到位,价格也明显较高,一般工薪阶层可望而不可及,便选择在老旧小区继续居住。因此,老旧小区的提升改造呼声很高。
笔者欣喜地发现,老旧小区的提升改造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制定了专门的工作计划,从2014年开始列入市政府所办实事之一,用了3年的时间对滁城的一批老旧小区进行了提升改造,包括道路硬化、空地绿化、建立健全物业管理、拆除一些违章建筑、平整群众意见很大的小菜地等。经过努力,一大批老旧小区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环境确实美多了,留住了老居民,进来了新居民,引来一片叫好声。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笔者还是有些担忧。列入计划的老旧小区得到很好的治理,没有列入计划的小区怎么办?无法列入计划的小区又怎么办?以笔者居住的小区为例,该小区位于滁城西北部,上个世纪90年代所建,目前可谓问题多多:地处老城区周边环境差,一所老式工厂占据了小区出口的主要路面,使进出小区的私家车通行困难,近百米的巷道无法错车;小区没有物业,问题实在多,空地全部种上蔬菜,随处堆放杂物,野草疯长,下水道长期堵塞等。所在社区曾做过努力,安排志愿者清理杂草、铲平菜地、铺上草坪;这些仅为权宜之计,由于长期缺乏管理,草坪很快被杂草覆盖,菜地又恢复了,乱堆乱放和下水道堵塞又出现了。此类没有被列入改造计划的小区才是下一步应该重点治理的。
笔者认为,锦上添花固然重要,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生活小区是一座新城的象征;改造一批老旧小区是市民的期盼;但是,雪中送炭更加重要,仍然居住在老旧小区又没有列入改造计划的居民居住环境实在太差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差,大量买不起新小区住房的居民的生活质量每况愈下,新旧小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依笔者之见,应该更加重视生活环境不理想的居民小区,对于一时无法提升改造的老旧小区要因地施策,做一次调查和统计,还有多少小区无法列入改造计划,下一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对每个小区进行具体研究,针对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按照计划逐步解决,让老旧小区居民有盼头,尽快过上安逸舒适的生活,同广大市民一样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新闻推荐
2017 年末北京常住人口2170.7 万人比上年末减少 2.2 万人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记者任峰)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27日联合发布的北京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末北京常住人口2170.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2万人,户籍人口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