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德斌
这些年来,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上学时间太早的问题,饱受各地家长的诟责。上学早就要早起,需要为孩子提前准备早餐,提早送孩子上学,令家长疲惫不堪。更重要的是,孩子睡眠的时间太少了,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于身体发育和功课学习。
从科学角度看,5-7岁孩子的最宜睡眠时间为12小时,8-12岁为10小时,13-18岁为9小时。可现在,各地学生普遍因上学早、作业多、睡觉晚,导致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孩子上课时容易犯困、注意力不集中,不仅耽误身体发育,而且影响到学习进步。从解决方案来讲,“推迟上学”是很好的办法,让孩子晚一点上学,作业少一点,从而保障充足的睡眠时间。
此前,针对这些问题,部分地方出台过“推迟上学”的方案,具体内容类似,均为将上学时间推迟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而浙江在全省指导实施“推迟上学”,令全省孩子受益,可谓一次重大举措,希望“推迟上学”能够有统一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执行。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明确,“家校配合保证小学生每天10小时睡眠时间”。地方政府发布“推迟上学”方案,乃是为了贯彻这个标准,倒逼学校减轻学业负担,保障学生的睡眠时间。事实上,从“推迟上学”的执行效果看,并不仅仅涉及上学时间,而是需要学校配套限制在校学习时间、作业总量等。
因此,从惠及全国学生的角度看,有必要更进一步,由国家相关部门统一“推迟上学”标准,并制定严格的处罚规定,在全国强制执行,将保障学生睡眠时间、减轻作业负担等落到实处。
新闻推荐
每月只给老公500元生活费,算不算家庭暴力?遭受家庭暴力报了警,又为什么拒绝后续帮扶了,日前,杭州市妇联发布了一份杭州市反家庭暴力工作的调研报告,对杭州主城区家庭暴力的发生特点、城区居民对家庭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