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对数据造假“零容忍”

来源:江淮时报 2018-03-02 10:24   https://www.yybnet.net/

■黄春景

在1月31日的环保部新闻发布会上,环保部环境监测司司长刘志全表示,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对于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不管是弄虚作假还是干扰采样环境,环保部是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绝不姑息”。 (《北京青年报》)

在专项检查中,中央明确要求环境监测数据必须准确真实准确,严厉打击环保数据造假行为,对虚假数字要严厉问责。然而,一些地方却对环境监测数据人为干扰、弄虚作假,对这些行为必须进行严肃处理,持续保持高压震慑态势。数据造假的背后,暴露出赤裸裸的政绩病,此举不仅严重损害了政府和环保部门的公信力,还对环境监测系统造成了非常大的伤害。一旦任由这种环境数据造假,环境监测也就显得毫无意义。因此,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现象,要像“打虎拍蝇”一样去予以重拳打击。

表面上看,这是一桩桩环境数据造假案例,实际上背后映射出的是个别官员的畸形政绩观。长期以来,源于官员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官员升迁的标准主要看政绩,而政绩往往通过数据来体现。于是乎,呈报的数据自然而然成了官员政绩的重要考量标准。可以这样说,数据造假的诱惑,其根源在于数据出官。大到GDP,小到村里的鸡鸭,这些年来的数据造假可谓屡禁不止。有鉴于此,不改变官员的评价考核,恐怕难以挤兑数据造假的“水分”,官员的政绩病也无法得到彻底根治。

前些日子,环保部通报2017年全国“12369”环保举报办理情况,2017年全国共接到环保举报61.89万件,比2016年增长了135%;而截至2017年11月底,环保部门共执行《环境保护法》配套办法及移送环境犯罪案件35667件,与前一年同期相比增长102.4%。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呈现上升趋势,必须引起重视并进行有效治理。虚假数据不但直接误导环境管理决策,还导致监测技术人员质量意识信念丧失,影响环境监测的根本。当造假从“偷排”转为“偷数字”,这种对在线监测数据动手脚的每个动作,亟需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处理一起,以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

数据造假之所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处罚过轻。很多时候,造假官员即便犯错了大多是批评和责令改正,这种隔靴搔痒的处罚,毫无震慑作用。处罚一旦如同“罚酒三杯”,造假官员难免“好了伤疤忘了疼”。对蓄意造假的官员,除了摘掉乌纱帽,还应加大违纪违法成本,才能让他们不敢造假、不去造假、不愿造假。环境数据的公信力就像层窗户纸,捅破了容易,维护、修复是很难的。因此,持续挤压数据弄虚作假的生存空间,期待职能部门更给力些。

新闻推荐

杭州: 规定晚10点后 没做完作业可选择剩下

继浙江提出“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不得早于八点到校”后,近日,杭州上城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与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稿),从作业的布置、批改和监控等方面,保证小学生晚上九点前,中...

相关新闻:
退休以后住哪儿?2018-03-02 10:18
猜你喜欢:
春天的气息 杨彦2018-03-02 09:55
评论:(对数据造假“零容忍”)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