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李洪2日表示,今年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预计将执行以北斗卫星组网、嫦娥四号探月为代表的36次宇航发射任务,发射密度将再创历史新高。
其中,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和长征二号丙火箭将分别有14次和6次发射任务,共占全年发射次数的近六成,两型“金牌火箭”将担起2018年超高密度发射的重任。
长征二号丙火箭也将在2018年迎来最强考验。长征十一号火箭今年计划执行5次发射任务,包括4次陆上发射场商业发射和1次海上发射,开启长征火箭商业发射的密集期。海上发射将是我国运载火箭的海上“首秀”,目前关键技术已经突破,并完成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长征七号火箭2018年将在前两次成功发射的基础上创新方法,进一步提升火箭的产品可靠性,为未来我国空间站建设阶段发射货运飞船做好充分的准备。
长征八号预计2020年首飞
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李洪2日表示,我国新型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已进入初样研制阶段,预计2020年实施首飞。
李洪介绍,长征八号有望填补我国太阳同步轨道3吨至4.5吨运载能力的空白,并兼顾近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能力,具有发射成本适中、发射周期更短、适应多个航天发射场条件的特点,国际竞争力较强,在商业卫星发射市场前景可观。
“长征八号的研制将进一步完善我国运载火箭型谱,满足未来中高轨商业发射市场的需求,牵引带动现役运载火箭的升级换代。”
长征十一号今年将实现海上发射
作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唯一一型固体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具有发射准备时间短、发射成本低等优势,是我国商业航天的一支“生力军”。李洪说,长征十一号今年的4次陆上发射均是面向民营卫星公司的“全商业发射”,采取“专车、拼车”等模式,满足小卫星多样化的发射需求,计划将20余颗卫星送入太空。
面对商业航天日益旺盛的需求,为不断控制发射成本、提高商业航天市场竞争力,长征十一号火箭将下一个目标瞄准了海上发射。
李洪介绍,低纬度海上发射有两方面优势:一是由于赤道区域拥有地球最高自转线速度,宇航发射距离赤道越近,就越能较好利用地球自转的力量,增加火箭的运载能力,从而降低发射成本;二是在发射轨道小倾角的同步轨道卫星时,在赤道附近区域进行发射可以显著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和卫星寿命。
“目前,长征十一号火箭海上发射的关键技术已经突破,并完成了具体的实施方案,计划2018年底前实施。”嫦娥四号中继星搭载“秘密武器”
“嫦娥四号将首次着陆月球背面,极具发现性。我们将在嫦娥四号任务的中继星上搭载两颗小卫星,做射电干涉试验,探测宇宙‘黑暗时代\’。”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吴季2日说。
“黑暗的宇宙并不是没有留下‘蛛丝马迹\’。”吴季说。围绕氢原子旋转的电子会偶尔变换其旋转方向,辐射1.4GHz的电磁波。经过130多亿年宇宙的膨胀,这个频率产生了红移,降低到30MHz以下。要想测得这个“蛛丝马迹”,最好的办法就是到月球背面,在非常“安静”的电磁环境中去“倾听”。
“如果这两颗实验小卫星可以测得来自宇宙深处的微弱信号,并获得干涉效果,我们下一步的探测方案是向月球轨道上发射一个小卫星的编队,对宇宙‘黑暗时代\’进行成像探测。”□据新华社电
新闻推荐
春节刚过,随着全国压岁钱地图的出炉,压岁钱这笔“巨款”如何打理成了热门话题。近日,有媒体调查了100户家庭,数据显示有50%的家长用压岁钱给孩子买保险、理财或是作为教育基金,有20%的家庭把压岁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