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育厅23日发布指导意见,要求全省范围内各小学施行早上推迟上学,以确保小学生每天有10小时充分的睡眠时间、充裕的早餐时间、从容的上学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据悉,全省范围指导实施推迟上学,在全国尚属首例。
赞应在全国强制执行
江德斌:这些年来,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上学时间太早的问题,饱受各地家长的诟病。从科学角度看,5-7岁孩子的最适宜睡眠时间为12小时,8-12岁为10小时,13-18岁为9小时。可现在,各地学生普遍因上学早、作业多、睡觉晚,导致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孩子上课时容易犯困、注意力不集中,不仅耽误身体发育,而且影响到学习进步。从解决方案来讲,“推迟上学”是很好的办法,让孩子晚一点上学,作业少一点,从而保障充足的睡眠时间。
此前,针对这些问题,部分地方出台过“推迟上学”的方案,具体内容类似,均为将上学时间推迟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而浙江在全省指导实施“推迟上学”,令全省孩子受益,可谓是一次重大举措,希望“推迟上学”能够有统一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执行。
弹睡眠不足别怪太早到校
左崇年:对小学早上推迟上学,别高兴得太早。应该承认,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确实照顾到了孩子们的睡眠需求,这对缺少睡眠的小学生来说是件好事。但在实施过程中,部分因特殊原因而不得不把小孩提早送到学校的家长却又会遭遇新的尴尬。小学早上推迟上学,最好能与家长上班时间同步。如果家长上班和孩子上学时间不同步,那么势必会带来安全管理问题。如果学校推迟上学,很多家长为此影响上班,甚至需要请专人看护或者找家教,不仅会给这些家庭增加负担,还会成为这些家长的心病。
拾秋:推迟小学生上学时间的目的是想让孩子们多睡一会,然而,推迟上学时间真的能解决孩子们“睡不够”的问题吗?其实,如果小学生能在晚上9点入睡,第二天早上7点起床的话,完全可以满足小学生正常的睡眠需求。可问题在于,多数小学生根本无法在晚上9点前完成作业。小学生“睡不够”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应试教育惹的祸。只有从源头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孩子们可以安安稳稳睡好觉。
■点评
“推迟上学”待各方协力
斯涵涵:仔细观察,浙江“推迟上学”政策具备几个特点,第一是普遍性。全省范围指导实施推迟上学,要求各学校不得组织集体早自修,寄宿制学校也不得组织走读学生参加学校晚自修,全省一盘棋,有利于全省统一作息时间和评判标准,更好地调配相关资源,有效破解小学“上学早、放学早、接送难”矛盾;第二,提出借鉴宁波、拱墅、江山等地小学上午安排4个课时或3个课时的做法,将每课时教学时间调整为40分钟或35分钟,做到“长短课”相结合,既不会影响教学进度,也可以在下午正课结束后为学生提供更多拓展活动时间。
然而,推迟上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到校时间不是随便改个时间点那么简单,而是牵涉到学校、家庭、交通等多个方面。“到校时间不得早于8时”究竟是早还是晚?8:30到校上课会不会影响交通?接送孩子时间与大人上班时间产生矛盾怎么办?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缩短会不会催火校外培训班?……在全面推行“推迟上学”工作的实践中,极可能出现这样那样预想不到的现实疑难问题,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配套措施,也需要社会各方全面配合,共同应对。
本报综合
新闻推荐
春节小长假刚过,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无锡标段纷纷吹响了节后复工的号角。3月1日,苏锡常南部高速湖底隧道的施工方,在南泉太湖边打下了湖底隧道施工围堰大堤的第一根试点钢板桩。这也标志着,苏锡常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