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梅
良知与担当
《刺杀骑士团长》是村上春树时隔七年长篇巨著,是关于创伤、内省、对峙、重生的力量之作。村上春树说:“描写生与死的故事,描写爱的故事,让人哭泣、恐惧、欢笑,由此证明每个灵魂的无可替代。锲而不舍地这样尝试,正是小说家的职责。”读之,感到了他反思的良知与担当的勇气。
《刺杀骑士团长》借主人公“我”所遭遇的一系列扑朔迷离之事,徐徐展开了“不为人知”却又“众所周知”的历史真相,而这一切起源于“我”与一幅被有意束之高阁的日本画的偶遇。该画名为《刺杀骑士团长》,出自雨田具彦之手,描绘了置于日本飞鸟时代的歌剧《唐璜》“刺杀骑士团长”一幕。这幅血腥又深含无言意蕴的杰作,令“我”的灵魂为之震撼。由此,“我”被卷入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事件……夜半铃声与古庙洞口、神秘邻居免色涉与绘画班女学生秋川真理惠、“骑士团长”与“长面人”、现实世界与隐喻世界……村上春树用他擅长的层层剥开的写法,将读者步步引入奇妙之境。
烟火与现实
村上的小说,一般在情节上保持克制,而又不会把写小说搞成说教。《刺杀骑士团长》完成的是一个“回环”叙述。“我”打开了什么,“我”经历了什么,“我”又亲手结束了经历的一切。故事结束时候,主人公与妻子重归于好,又过上了那种靠肖像画养家的平庸日子。人到中年,可能总是要在稳定中寻找变化,又在经历了变化之后寻思回归日常。村上的文学意境,常常以一种游离于现实与虚幻之间的微妙感受,让人深陷其中。小说里的人物,一方面离人间烟火近得离奇,另一方面,总会在某种状态下变得不那么真实,表露出一种“莫名其妙”的美学。
村上告诉世人,凡事都要寻求一个解决之道。隐居山林,不问世事,甚至逃避矛盾,可能是一些中年人与“危机”的相处之道。《刺杀骑士团长》的主人公刚开始选择的也是这一种。然而,作为社会群体的一员,逃避实在不是解决之道。矛盾总会通过各种管道传输过来,就像躲在山上画画的“我”,终究发现了妻子与外人有染的“实锤”。只有“刺杀”人生的泡沫,才能倒逼自己与现实谈判。“骑士团长”的幻灭,其实也意味着一个新的生命回环的开始。
正视与反思
那么村上新作到底新在哪里?首先是关于历史,尤其是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记述,村上明确质问40万人和10万人的区别到底在哪里?“日军在经历一番激战后占领了南京,在那里杀害了很多人……但无数市民被卷入战争甚至被杀害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这表明村上对于那段黑暗历史的反省之心、对暴力和“恶”的反复拷问,表现出了一个人文知识分子的担当意识和战斗姿态。其次,村上的小说几乎全是开放式结尾,这回他觉得有必要来一个闭合,主人公“我”最后同孩子一起生活,但孩子生物学上的父亲是谁,对于“我”都无所谓。村上在小说中发现了比尊严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爱与悲悯。
小说的结尾,虽然日本画《刺杀骑士团长》在意外火灾中销声匿迹,但“我”已经深深铭记骑士团长曾存在过。最后,故事以“我”对身边睡着的孩子叮嘱“你相信比较好”这样一句令人深思的话作为结语,传递出呼吁日本年轻人正视历史的信号。
新闻推荐
全国人大代表杨莲英来自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新华乡河南村,是村里唯一的乡村医生,十余年来守护着村民们的健康。大山深处,村落分散,行医之路坎坷艰险。“医者仁心”“大爱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