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全国政协委员杨卫在“委员通道”接受采访。人民网 图
3月15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办第三场“委员通道”。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在创新驱动发展新时代,只有科技强,才能国家强,只有基础强,才能科技强,这已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金科玉律”。
杨卫认为,对我们国家来讲,基础研究不仅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源头,也有可能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短板”。
这是因为基础研究有三个特点,一是人才培养周期长,不能“拔苗助长”;二是从基础研究到经济社会应用链条长,很难用短期绩效来评估;第三是基础研究的探索性和可预见性差,不能按照设定的计划来发展基础研究。
因此,杨卫强调,必须稳定、长期呵护基础研究,才能使之不成为2050年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短板”。
另据杨卫介绍,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研究发展非常迅速。其中,学术产出已居世界第一,学术影响力跃居世界第二,学术产出质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可角逐国际大奖的成果逐渐开始出现,呈现了一个从数量到质量同步发展的良好趋势。
他向国家建议,一定要进一步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增加基础研究占R&D的比例——从目前的5%左右增加到8%-10%。“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加油费”。”杨卫这样表示。
新闻推荐
百度资料图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老百姓在家门口看不上专家号,三级医院人满为患……要解决医疗资源“胖瘦不均”的问题,推进分级诊疗是关键之举。2017年印发的《“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