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要在品牌创新、区域协调、强企建设、境外推广等工作方面发好力,在体制机制、规划策划、产品供给、市场治理、人才建设等方面下好功夫。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生态环境、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最大限度满足大众旅游时代人民群众消费需求。
江苏全域旅游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和实效,但也存在着不足。为进一步提升江苏全域旅游工作,建议:
要改革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决策和协调双层分置,各部门密切协同”的旅游工作机制。地区党政主要领导挂帅决策,研究决策行业重大问题。旅游主管部门协调处理好三方面关系,即:政府和市场关系、旅游部门与相关部门关系、典型示范与整体推进关系。要突破景区、行业和区域内外阻碍要素流动的一切瓶颈,打破部门分割和行政分割,促进旅游要素在全域范围内充分流动和优化配置,进一步释放全域旅游生产力。
要优化发展结构。一是优化消费结构。不断增加购物、娱乐等弹性消费比重,提高旅游业发展效益。二是优化市场结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一般性旅游需求的同时,形成对应中高端市场的旅游产品。三是优化产品结构。着重发展以静态休息为主的度假旅游产品和以动态运动为主的特种旅游产品,实现以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度假、商务旅游并重的产品结构转变。四是优化组织结构。形成少数“顶天立地”旅游大企业与“铺天盖地”旅游小企业相结合的组织结构。
要融合发展与产业升级相结合。引入增量以激活存量旅游闲置资源,创造不同类型的新产品、新业态。充分发挥“旅游+”、“+旅游”的叠加作用和联动效应,加强旅游与多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相融相盛,形成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加强政策保障,丰富江苏全域旅游内涵,提升江苏国际旅游目的地独特魅力和吸引力。
要目的地建设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推动完善旅游基建和旅游服务功能配套,抓好交通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旅游承载力,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都市旅游,推动建设一批规模适度、生态良好、体验丰富的特色旅游小镇。
要共建共享与 “补短板”相结合。今后可依托行业协会等组织,联手多个乡村旅游点打造 “联合品牌”,聘请专业团队指导、管理和营销。强化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的整体磨合,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通过“游客需求”这根线整体串联起来,发挥合力,形成“全域旅游”的综合效应。
新闻推荐
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古城内,剑阳楼往南不到200米,有一栋庄严肃穆的二层小楼——张伯简纪念馆。张伯简,1898年生,白族,早年曾入滇军。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为追求真理,他辞去滇军中的军需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