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曹礼芹)近年来,市交通运输局不断转变职能,在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上精准发力,进一步提升企业和群众满意度和体验感。今年1—4月,交通政务窗口行政许可及服务事项办结3880件,办结率100%,其中现场办结1570件,按时办结2310件。截至目前,交通政务窗口获赠锦旗2面;窗口工作人员王安东获政务中心第一季度“优秀首席代表”,罗溢获政务中心第一季度“服务明星”。
实行一窗受理制度,避免群众“多处跑”。打破科室、行业、权限界限,将36项交通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项目全部由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的交通政务窗口统一接件、发件,实行“一站式”集中办理工作模式。办事群众只需按规定到交通政务窗口递交申请材料,便可实现事项申请到办结“一条龙”服务。
开展容缺审批制度,群众“最多跑一次”。打破“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后再受理”的传统审批模式,创新推行“容缺审批”服务,允许一边审批,一边补充或修正材料,审批时限平均提速70%以上,大大缩减了企业、群众办事时间。集中梳理政务审批业务报送资料清单和业务流程,建立涵盖运政、路政、海事审批服务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容缺审批”目录清单,占整个市政务服务中心容缺项目的三分之一。
创新推行代办服务,办事领证“不跑路”。将水上行政审批项目全部纳入“最多跑一次”范畴,简易事项实行不见面办理(即当事人通过电话咨询了解,县区海事执法人员在检查时收齐相关资料整理后到市交通政务窗口统一代为办理,再由县区执法人员代为送达申请人),节约了群众时间,进一步提高行政办事效率,确保实效,提升群众满意度。今年以来,已累计为40艘货运船舶年审提供上门服务。
推行预约延时服务,窗口下班“不打烊”。为进一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给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运管窗口推出预约、延时服务制度,避免办事群众出现“急、忙、赶”的问题。无法在法定工作日前来办理的群众,可通过电话预约申请,窗口工作人员将在约定时间为其按时办理;针对外地办事群众和需当日办结事项,打破“到点下班”传统模式,开展放弃午休或推迟下班延时办理服务,做到“只要有群众办事,运管窗口就不下班”。1—4月,共开展延迟服务27次,提前服务9次,帮助异地群众年审、转籍2次。
新闻推荐
清明假期,本来是想走贵州梵净山来一个短期游,因为行程改变放弃了登山,却阴差阳错找到一个“世外桃源”。那就是离梵净山20余公里的云舍村。贵州江口县太平乡云舍村坐落在一片平坦的坝子上,背靠绵绵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