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书非借不能读也”,清代作家袁枚老先生早有先见之明,预见到了全新买回来的书总是容易被束之高阁,反而是那些好不容易借来的、淘来的书才更有可能被珍惜、被读完。
喜欢读书的人,大概都体会过辛辛苦苦去搜寻一本书的经历。我们还可能在淘到的二手书里发现各种各样的东西:读书笔记、书签、火车票、信件,甚至还有婚礼请柬、大红包……
最近,二手书交易平台多抓鱼成立一周年,他们策划、主办了一场“书中生物展”,我们在其中看到了许多读者遗忘在书里的东西———它们背后有着许多生活的转折、命运的变化,而这些都被一本本书串了起来。你在书里留下过什么?又发现过什么?
◎一张病情报告单
二手书:《解体诸因》
作者:[日]西泽保彦
译者:苏友友
版本:新星出版社,2012年5月
这张报告单来自2016年,物主刚刚经历了右肩骨折的取钉手术。在手术的恢复期间,他阅读了一本名为《解体诸因》的推理小说。于是,这张报告单就留在了书里。他写道:“我这条命,是术后读之不尽的推理小说给的,望周知。”
这个经历让我想到克莱夫·詹姆斯,一位英国作家。他在2010年的时候确诊患上了白血病,于是他决定把剩下的时间都拿去读书。他把自己曾经读过的作品拿了出来,一本接着一本重新读,并写了一本名为《阅读者》的文集。大概,物主当时的心境,也和这位英国作家一样吧。
克莱夫·詹姆斯在同白血病的抗争中活了下来,他今天依然在坚持读书和写作,并将每一本书、每一篇书评视为自己最后的遗产。而这位在骨折时阅读《解体诸因》的物主,应该也早已痊愈。他现在生活得怎么样?但愿,他还在阅读。
◎几张火车票
二手书:《火车上的中国人》
作者:王福春
版本: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6月
在“书中生物展”现场,能看到有许多人就将火车票、机票一类的东西留在了相应的书里。照片中这些火车票的主人,是一位“深度社恐和幽闭恐惧双料患者”,每次乘坐火车时,“火车车厢就是噩梦般的存在,只有把头深深埋进书里方能解脱”。
这些展出的火车票其实来自两个不同的人。为了展览效果,主办方选择将它们和2017年后浪版的《火车上的中国人》一起展出。从两种车票都能看出,两个物主都是乘坐火车在固定的城市间奔波的人。
除了火车票和机票外,我的身边还有很多喜欢保留电影票的人。尤其是,随着时间流逝,电影票会渐渐褪色,当时一起看电影的人、电影的场次、上映的地点都最终变成一张空白。这些会褪色的物品,仿佛就是时间本身。
◎两个18岁女孩的通信
二手书:《拥抱》作者:张小娴
版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年6月
信和明信片是夹在书中最常见的物品。在一本《拥抱》中,我们看到了两个18岁女生之间的私密交流。从叙述中可以看出,这封信写于高中的深夜———应该是在忙碌的晚自习结束后,偷偷躲在宿舍里写下的文字。
物主小白(化名)是从一个很爱笑、性格温柔的女孩子那里收到这封信的,“不过我们从来没见过”。这个神秘的女孩子是她一位高中同学的女朋友,当时小白喜欢阅读日本小说,这个女孩子就经常打电话联系她,慢慢地,两个人也成了朋友。不过,后来随着她和同学的分手,两个人的联系也渐渐变少。
现在重新看到这封信,小白还是会想起来当初三个人聊天的快乐时光。这是她18岁时收到的第一封信。不过如今已经完全忘记了内容,还是在重新看到了这封信后,才想起来,她们之间还有过这么一段故事。多年过去,这位朋友送给小白的《拥抱》,她并没有看过。后来家里的书越来越多,就在处理书籍的时候把这本书一同卖掉了。
现在小白依然保持着看书的习惯,只是,再也没有能够写信寄书的人了。美好时光,终究成为过去。
◎三张合影
二手书:《肠子》
作者:[美]恰克·帕拉尼克
译者:景翔
版本: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1月
这些看起来很美好的合影,居然夹在美国邪典小说家的作品《肠子》里。《肠子》的作者恰克·帕拉尼克,就是电影《搏击俱乐部》的原作者,他在文学界里算是有些“臭名昭著”的邪典作家。《肠子》这本小说充满大量恶心而残忍的描写,让许多读者表示自己读完后简直想吐;这本书在国内第一次出版的时候,做了大量删减,直接把《肠子》一篇从书中删掉。
痕痕喜欢帕拉尼克很多年了,这之前她已经读过这本书的电子版,买了《肠子》只是为了收藏。书里的照片是她和前男友最后一次见面时留下的,当时两个人异地了大半年。他们相识了整整四年,曾一起在英国读书,一起在大学办音乐会。在拍这张照片之前,痕痕隐约感到了男友要和自己分手,然而这张合影还是带给她不少幻觉,让她觉得,两个人还可以继续在一起。在拍完这张照片后,他的男友到了北京,然后告诉痕痕,自己喜欢上了别人。分手后,痕痕一个人去了摩洛哥的撒哈拉沙漠,在那里哭了很久。
但从事记者行业的她并没有在这种悲伤中沉浸很久,工作的焦虑迅速填充了她的情绪。卖书的时候,她也完全没有意识到这张最后的合影留在了书里。如今再次看到这张照片,她觉得,过去的那种仪式感已不存在了,而且,“一个曾经让你觉得那么刻骨铭心的感情,现在居然会这么轻易地就忘在一个地方,毫不自知……”“我自己想起来还觉得挺奇妙的”。虽然他们从此再也没有见过面,但对痕痕来说,那仍然是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一个2000块的红包
二手书:《算法导论》
作者:[美]ThomasH.Cormen等
译者:潘金贵等
版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9月
这个人不仅将红包忘在了书里,连红包里的人民币都忘了取出来。有趣的是,这个装满人民币的红包被物主遗忘在一本名为《算法导论》的书里。
这个红包里一共有2000块钱。二手书回收人员联系到物主的时候,对方的态度却出乎意料地淡定。当得知自己卖出的书里夹着一个红包时,他只是轻轻地“哦”了一声,对里面的金额不闻不问。后来工作人员又主动让他猜猜红包里有多少钱,知道里面有整整2000块后,物主依然是轻轻地“哦”了一声。最后,工作人员问他需不需要把这笔钱寄回去时,他说,“那就从支付宝上转给我吧”。“其实,可能是私房钱———”工作人员回忆起这段故事时说道。的确,可能这才是最靠谱的解释了。
◎一张婚礼请帖
二手书:《需要时,就给我打电话》
作者:[美]雷蒙德·卡佛
译者:于晓丹/廖世奇
版本:译林出版社,2012年9月
这张婚礼请柬上写满了祝福的话语,出于无法拒绝的理由,葛先生来到了婚礼的现场。在乏味的仪式中,他拿出了一本《需要时,就给我打电话》来阅读———在嘈杂的婚礼上,这样一本书的确是能让他喘口气的东西。“不愿透露名字的葛先生,从幸福得令人尴尬的婚礼中抽身,拾起他习以为常的困倦,结束了漫长的一天”。
一份婚礼请柬,一本雷蒙德·卡佛的短篇小说集,放在一起,形成了有趣的反差。后者的小说,总是以暴力、离婚、家庭破裂为主题,又短,又冷。而婚礼,又喧嚣,又漫长。
◎一封老爷爷的信
二手书:《孙子兵法》英文版
版本:Shambhala 出版社,2005年11月
在英文版《孙子兵法》中留下这封信的人,今年已经70多岁了。他是一个经常在平台上出售二手书的人,有时两本,有时三四本,量都不多,但从来没有间断。他在每一次邮寄之前都要沟通客服,确认书籍的品相———因为有许多书平台是不会回收的。每次发现自己的书中有缺页或者破损,这位老爷爷都会写一个类似的纸条,表示自己的歉意。因为他觉得图书检查是自己应该提前做好的工作,这样等到扫码下单后再找出问题,是自己对书籍不负责任。
为了更好地表达这份歉意,这位老爷爷额外寄了一本英文版的《孙子兵法》,在信中,他写道“这本书可能不属于你们的收购范围,只是我送你们的”。其实倒不是平台拒绝收购,只是外文书太多,很多条形码信息都没有收录。至于为什么一本本卖掉英文藏书,背后的故事也有点伤感。
这个老人是一家外文书店的主人,随着年纪增大,他的视力不断恶化,现在已经没有办法再看书了。所以,他让自己的孙女帮他把自己的书店藏书一点点地卖掉,送给其他还有能力阅读的人。
除了以上列出的物品外,还有留在英文版《彼得·潘》中的《大悲咒》(不知道物主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写了满满两页纸的“瘦身计划”、一份留在《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中的中学生数学竞赛准考证、一张“择偶入职申请表”(物主表示再也不想见到这段黑历史,希望永远把它扔到垃圾桶里)以及银行的练功券……
有些物品和书籍放在一起形成了很有趣的反差。我们不知道那个“想象自己骑上摩托,逃离数学公式”的年轻人有没有找到自己的“禅之路”?也不知道书中合影的情侣如今天各一方,是否还会想起曾经的对方?
这些跟书有关物品,似乎在提醒着我们,善待回忆,因为它如此挥之不去,又如此易逝。宫子
新闻推荐
□记者刘华吕玲对茶,一直以来有种莫名的喜欢。四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再次苏醒了她心底对茶的梦想。为此,她决定去实现,也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