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组大叔版时尚照片爆红网络:花色、粉色和粉蓝色外套搭配墨镜、礼帽和雨伞造型,搭出了都市腔调、秀场样范,完胜中老年微信朋友圈的大妈丝巾芳华版,迅速成为了帅龄代言。照片的主角,不是小鲜肉和美少女,3位60多岁的南京大叔敢于追求“帅龄”,用这积极的方式刷出存在感。
现象回放:
放下保温杯 追求自己的帅龄生活
照片的主角是68岁的宋庆刚、66岁的万福临和61岁的张中新,出现在南京德基广场附近,或同框,或独秀,举手投足间,完全是“时尚达人”的范儿。
三人曾是多年的老战友。张中新是三人中退休最晚的,对于初退休的不适感,他的感觉十分强烈,“每天就是打牌、带孙,无聊得很”。老张在他们仨中最年轻。退休不到两年,生活的节奏越来越慢,肚子凸起的速度却越来越快。天一凉出门时,他开始拎着保温杯。其余两人对此也有同感。平日里,三人常聚在一起,除了回忆往昔岁月,时常感叹老了,日子过得有些单调又无奈。
张中新说自己和两位战友都很羡慕各自老伴的生活,“她们退休早,对自己的退休生活有规划,也更加积极主动”。这让他与战友受到很大刺激,“都是退休,为什么我们不能过得更精彩,她们组团社交、学习、娱乐,相比之下,我们这些习惯‘单兵作战\’的老宅男也该有所改变。”
三个老战友决定组团追求自己的帅龄生活。他们根据自己的所长和爱好,开始规划接下来的日子。
宋庆刚退休前在部队院校从事后勤管理,他接受返聘,在学校担任辅导员。发挥余热的同时,还能与年轻人学习新鲜事物;万福临退休前从事教研工作,在他看来健康对于老年朋友非常重要,他主动组织大家打球健身,提高体质之余,也重塑了三人的身型,让大家看起来更年轻;相比之下,年纪最小的张中新是三人中的“时尚达人”,微信、抖音等年轻人热衷的软件,他玩得十分熟络,并将这些经验分享给两位战友,“大家一起沟通交流,彼此得到提升,在我看来这种方式就是抱团养老的升级版。”
拍逆龄照片找到刷存在感的方式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三位老战友与从事文化养老的老乡陈帅聚在一起,聊起说青年节打算准备怎么过的话题?“青年节?我都这把年纪了,哪能过得了这节?”老宋当时的反应是这样的,“翻看老照片,年轻时英姿飒爽的模样,让大家很是感慨,要是能重拾青春该多好。”
陈帅当时突发奇想说自己有办法让三位大叔年轻起来,再过一把青春瘾。“拍一组逆龄照片”!于是陈帅给大爷们来一次改造:换下暗淡的生活便装,穿上大胆的马卡龙色系外套。
拍照那天,三位老人走出家门,放下保温杯,换上很多90后都不敢穿的潮服,来到南京最繁华的新街口。刚开始,三位大叔有点放不开。但慢慢地,围观的行人越来越多,摄影师追拍,让他们变得嗨了起来。“自信由心而生,动作举止中,满是超模的感觉。”
“由于之前坚持锻炼,保持了良好的体形,加之接触新事物不落伍于社会,这组时尚大片拍得样范十足,越拍到后面越有状态,照片一出来,我们都乐坏了。”陈帅说。
一天的拍摄,对于60多岁的他们来说,就像人生中的一场快闪。老宋感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从没有哪一天,像这一天一样,离青春的日子如此之近。
拿到自己的时尚照片,三位大叔甚至有些目瞪口呆,“没想到自己打扮打扮,还能这么年轻、这么青春,不比那些年轻人差啊!”老张有点傲娇。将这组时尚大片分享到朋友圈,很快“大家讨论、转发,不少男同志还主动联系我,向我取经”。
网间热议:
别把自己调成“老年人”模式
南京大叔的时尚大片一出,“老宅男如何蜕变成帅大叔?”成为不少老年男性关心的话题。“敢于挑战新生活的爷们才叫帅!”网友中不乏这样的声音。
记者发现, 现实生活中,被冠以“油腻中年”、“芳华老年”的大叔们,他们的前半生忙工作,可是到了后半生,最该得体退场的时候,孩子却突然成了他们全部的重心。他们忙前忙后给孩子买房子、成家,照看下一代,一分一毛都舍不得花,甚至连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抠下来的钱给子女存着。他们的字典里,根本没有为自己而活的概念。所以他们老得格外快,刚刚五十岁的年龄,就已经一个个头发花白。
不注意形象,听凭身材发福,习惯于去买廉价的老年人加肥加大版衣服,顶着一头花白的头发,以“过来人”的姿态去拿着放大镜检视子女的人生。他们喜欢说:我老了,还折腾什么呢?看着孩子们过得好,就比啥都强。于是就活成了别人嘴里的“油腻”、“老年人”。
找对通往“帅龄”的道路
走向帅龄,有什么秘笈呢?其实就是通过给自己生活方式升级,找到通往“帅龄”的道路。
66岁的于师傅10年前刚退休那会,由于身体不好,他在爱人的安排下加入了锻炼大军。周遭男性都选择打太极拳健身,于是他也跟着打拳。时间久了,于师傅觉得自己心态有了变化,“刚退休时不觉得自己老,顶多就算一中年人,然而打拳一段时间,这种趋于静态的健身方式,让我感觉自己真变老了”“步态也越来越老,衣服穿得也越来越肥大。整个一个老年人了”。
内心不愿意服老,于师傅想给自己的退休生活来一次大升级。由于身体瘦弱,他选择去健身房“长肉”。“健身房里大多数是年轻人,我有时会向他们请教健身技巧、塑形训练的要领,大家因为有共同爱好,很快就成为了朋友。”几年下来,于师傅不仅练出了一身肌肉,模样也逆龄生长,再加上穿上修身的彩色训练服,骑上山地车,“和儿子一同外出,看起来更像两兄弟,那种年轻的感觉又回来了,自然感觉就帅起来了。”
想明白漂漂亮亮迎接人生下半场
退休13年,前5年,赵叔坦言对自己很“抠门”。和老伴一起替女儿带孩子,搞家务,接送孩子,外出都是挤公交。
8年前的一次同学聚会触动了赵叔,在一众男女老同学中,不修边幅的男同胞们和靓丽的女同学比,明显显得灰秃秃的。再看女同胞们引吭高歌,不会唱流行歌曲的他们只能在旁鼓掌助兴。瞧别人智能手机玩得顺畅,自己的老年机捂在袋中不敢掏出。
赵叔决心有所改变。他在女儿陪同下,去商场来了次大变身,挑了浅色的T恤和牛仔裤,“从试衣间出来,女儿直说帅呆了”。 后来去日本旅游,“公交地铁上经常可以见到七十岁的老人,还拎着一只公文包,穿着得体的西装,衬衫修身整洁。日本没有给老人让座的传统,让座是一种年龄歧视。日本老人明显看上去比中国的同龄人看上去更年轻、更有精气神。我突然有着要漂漂亮亮迎接人生下半场的想法。”“回来后我上了老年大学的合唱班、也经常去参加九莲塘文艺角的业余活动。在唱、乐之中,活力回来了,虽然谈不上帅,但至少不是个闷老头了!”
“我身边还有不少老同事,他们内心向往新生活,行动却跟不上,光说不动。其实他们年轻时都曾帅气过,只是缺乏重拾年轻时的帅气的勇气,习惯了做闷老头,害羞、自卑各种想法束缚了他们,做个帅大叔需要鼓励、需要带动。”赵叔说。记者 王惠
新闻推荐
5月25日,枣强县中老年益助协会成员在县火车站广场进行推独轮车表演。近年来,河北省枣强县盘活基层文化资源,组织小协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