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彝族现代诗歌的缺失与审美走向 □普驰达岭

来源:凉山日报 2018-05-27 09:00   https://www.yybnet.net/

民族作家在坚守民族根性文化创作中成长起来才最有力量。故此,作为民族诗人,其最高境界就是把本民族原有的思维用汉语表达出来,寻找根性写作;把民族的诗歌美学的自觉性放置在世界性的高度来认识,增强自尊,走入自己的民族,不随大流;用双重的眼光来打量世界,跳出民族来写作,用世界的眼光来书写和打磨自己本体的世界性的根文化。

当下,彝族诗歌创作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站在母族的文化根基上,有力生发或创造属于自己的生存关系,开辟自己生命的道路。从这点上来说,以吉狄马加为代表的彝族现代性诗人有不少成功的探索。

我始终坚持地认为,诗歌是诗人信仰故土的精神皈依。因为脚下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就是老天赐予我的不老的诗写题材:我的一切思考,包括我的所有喜怒哀乐都因这片土地和土地上活着的人们与事物的灵动而生发,脚下的土地让我的诗写有根。只有固若磐石地忠贞地站立在这片土地上,寂寞的酒杯才会孵化出诗人的痛苦与思考,阳光普照的山脉才会煅打出个体诗写的骨殖与灵性。

然而,当我置身于闹腾的彝族诗坛,看到一些把诗歌挂在嘴边或脸颊上的“诗人”们,滔滔不绝说着诗歌的这样那样,戴着“地域诗歌”、“世界地域诗歌”写作“缔造者”等等言论更是充斥着彝族诗坛,让人有着不明就里的迷乱与混杂。

但当我沉静下来,心下便有着无以言说的荒凉与悲哀。对于彝族诗歌,我最想说的话是:我们该在意的不该是无以再叠加的“头衔”,而是诗人的灵魂,是诗人面对的文学气场里的精神文本,和价值认知;是灵魂深处那些对诗歌的良知、责任和情怀;是文学书写中的反思、辨证、审视;是要建构自己独立的诗歌谱系和文学审美;是要从文字的肌理,到内蕴的沉潜,都有着本该有的自觉与醒悟。因此,彝族诗人真正该涵有的是对自己的忠诚,对诗歌的忠诚,对母族根性文化的忠诚。

我相信一个善于思考的作家,他文字的背后所历经的创作疼痛与心路历程,会使他的诗写彰显哲性的光芒。一个人美学或审美经验越丰富,他的创作趣味才会越坚定,他的创作才会越发能超越自我,确立自己的创作个性,让文字在思考中站立起来。

作为诗写者,无论您以什么视角(包括地域性、民族性,或时代性)切入这片土地上的一切,只要您心中有爱,笔中有情,撕心裂肺的痛楚和长途跋涉的审美苦旅会让您成为坚强而有力的个性化的诗写者。

当我站立高处,能够清清楚楚看清每座彝族现当代诗歌山脉的坐姿与走向。彝族当代优秀的诗人诗作不少,但平庸的诗写者也不在少数。在我看来喜欢写诗的人与好诗人、好作品的区别不仅是视野问题,高度问题和文化审美问题,更重要的还是知识能力问题。

因为在诗的背后,品质和修养是诗歌创作的基础力量,能否写,靠灵性,能否长期写、写就大作,靠的是能力品质和知识修养,了解彝族文化不一定有驾驭文化知识能力。这样的例子尤其在彝族现当代诗歌创作中已然是一种相互感染的通病。佛教里说法门万千,每个人都有他的门槛。对此,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伏尔泰有一句话说得好:“各种文学都好,只有乏味的那种除外。”

人类对事物的认知,往往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正是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才使人类的一些思考慢慢靠近真理。“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之所以流行起来,是因“民族”它带有个性的文化呈现与表达,成为人类共同的审美需求。

如果把这种文化认同放置于诗写中,我相信所呈现的文本也是世界性的。诗歌不仅是个体生命隐秘的符号和心声,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图景或灵魂幻象。我想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相互依存才能滋生充满个性与生命力的诗写土壤,造就“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写不完的人类史诗。

批评并不意味着总是打击。往往相反,它常常应该担负的角色是激励,而我们知道,才华是激励出来的。但激励是为了让人看到梦想,而不是为了让一个人去发疯。

就彝族文学诗歌评论来说,当前彝族的个别诗歌评论者存在媚俗的吹捧,无头无脑的浮夸、戴高帽等现象,这是很不好的,是不良的势头!我想远离了客观性批评,把人赞美得与上帝一样完美,毁掉的不仅仅是诗人本身,还有彝族诗歌和诗歌评论的前途。

真正的彝族诗人其实不需要一夜间莫名其妙地把他(她)捧成诗歌大师或泰斗的评论模式的,他们(她们)需要的只是用客观的批评能力去释读诗人文本中文字灵舞的生命与审美理念,呈现不足。

我也不希望看到作为诗评人,连文本的写诗指向都读不透,连汉字表达都不通不顺就去评论诗人诗作。我想一个真正的诗人或评论家,他应该遵循修辞的道德,不要像一块世俗的狗皮膏药,到处去贴标签,更不要把自己当成一头巡视领地的雄狮,不加选择就满地标识自己的气味。

文风不可碰瓷,智慧永难复制。走别人走过的路,过的永远不会是属于自己的日子,文学也如此。当下不少人,特别是一些云南诗人跟风跑在于坚,老雷乃至王单单后面,复制他们的文风,言之所言之风物,殊不知人的脑子和智慧是无法复制的。

别人的文风可以影响你,别人的思想也可以开导你,但别人的智慧很难变成自己的。个性立世,养自己的思想,培植自己的写作个性,修自己的立世之果,沧桑之后,这才是正道。故言之,文风不可碰瓷,智慧永难复制。走自己个性之路,文脉雄峰方能迥然耸立!

(本文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学博士,彝族著名诗人,中国少数民族诗歌评论家)

新闻推荐

唯有忠诚是信仰—— 关东往事(36)

□石钟山几天后,一个警员匆匆找到他,告诉他门口来了一个老家亲戚,他怔了一下,不知是什么亲戚找到了这里。在他的记...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风光自幼便不同2018-05-27 05:20
评论:(彝族现代诗歌的缺失与审美走向 □普驰达岭)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