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陈曦
“您好,总价100万元左右的商铺有兴趣了解一下吗?”“您好,黄金旺铺最后清盘,有投资需求吗?”对于这样的房产推销电话,大伙肯定不会陌生;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楼盘推销可谓是无孔不入,连急救电话120也未能幸免。
自今年4月起,宁波市急救中心调度科不断接到房产公司的楼盘推销电话,据不完全统计,一个来月,共接到来自房产公司的1600余个楼盘推销电话,最严重的一天接到90余个。据悉,涉事的房产销售公司使用的是拨号软件,销售员称不知道这是120急救电话。目前,宁波市急救中心已经向派出所报警备案。
众所周知,120电话是生命热线,仅限于在医院外发生急危重症时的紧急呼叫,它的畅通与否,关系到患者能否得到及时的救助。一旦被骚扰电话占据了有限的资源,很有可能导致有急救需求的人打不进电话,正常的院前急救工作也就无从谈起,后果很严重。前些年,各地都曾发生过很多起“骚扰”120的恶劣事件,但大多都能归结为“个体行为”,有人为了寻求刺激、好玩,或是出于报复,故意拨打120谎报“医情”、骚扰辱骂接线员;而近期,宁波120接到的楼盘推销电话,可是“批量级”的商业类骚扰,对急救工作造成的负面影响甚至难以估量。
伴随着商业推销手段的不断升级,人工按键拨打电话逐渐被软件自动拨号所取代,而有的软件可能并没有将120、110之类的特殊号码排除在拨号范围内。平时,销售员只管对着接通的电话,按套路出牌;而并不知道软件为其拨出的是什么号码,也就有一定概率出现“向120推销楼盘”的荒唐事。当然,销售员不必为这事儿“背锅”,该被追责的是使用自动拨号软件的销售公司,他们“广撒网”式的推销行为本来就饱受争议,而过分相信和依赖拨号软件,却没有防范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最终使得120也“不幸”成为了被骚扰者。
事实上,国内一些主要城市如上海、南京和杭州等,在出台的《院前医疗急救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禁止恶意拨打120电话。以杭州为例,对故意拨打120电话提供虚假信息或者恶意呼救的,由公安机关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处理。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还有许多地方像宁波一样,并没有从政府层面制定、出台较为详细的“防骚扰”条例。这一方面导致了有些人或商业机构对“120”缺乏敬畏,有意或无意中“骚扰”到120也不认为是犯了大错;而另一方面,即使急救中心上报警方,警方也逮到了涉事人员,可在地方法规条例中找不到明确的处罚依据、详尽的处罚条款,给后续的执法工作也带来困扰。
除了呼吁尽快建立与完善“防骚扰”制度外,急救中心有必要与电信部门、执法部门合作,争取用技术手段将“骚扰电话”拒之门外。比如,设立“专属黑名单”,将商业推销的非正常、特殊号码段列入其中;再比如,凡被120接线员认定为推销、骚扰类电话,自动上报、反映在电信、公安系统内,屏蔽其再次拨打,并启动追责程序。
就当前来看,减少乃至杜绝“骚扰120”事件的发生,还需要从维护公共安全的角度,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使民众正确地认识120存在的意义,自觉维护“生命热线”的畅通,而不是用恶意骚扰、无效求救给线路“添堵”。
120电话是生命热线,仅限于在医院外发生急危重症时的紧急呼叫,它的畅通与否,关系到患者能否得到及时的救助。一旦被骚扰电话占据了有限的资源,很有可能导致有急救需求的人打不进电话,正常的院前急救工作也就无从谈起,后果很严重。
新闻推荐
由香港特区京昆剧团等主办的“京剧大师梅兰芳艺术专场崭新展演”在香港大会堂上演。来自北京、上海、哈尔滨、深圳等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