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剑锋
最近,中纪委机关刊物《中国纪检监察杂志》中,一篇题为《透视特权思想的主要表现及深层次根源》的文章中,出现了新提法:群众给那些两眼朝天、吆五喝六、口大气粗的官员,量身定做一顶帽子,叫“抖派”。“抖派”一词儿,便由此而产生。
而《求是》杂志最近也为“抖派”官员画出一幅“标准像”:抽天价烟、戴名表、坐豪车,走官步、打官腔、耍官威,让人开车门、倒茶水、打雨伞,时时追求鹤立鸡群,讲究与别人“不一样”;处处不忘彰显身份,提醒别人“我是谁”;时时炫耀权力,傲慢轻侮溢于言表。
“抖”是一个动词,《现代汉语词典》上,关于“抖”的解释,有七种之多。社交软件上有“抖音”一说,“抖”给人靠不住感觉。
“抖”,常常让人感到不安全、不稳重。纵观很多领导干部的蜕变,纵观很多腐败官员的腐败经历,你就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他们无一不是从“抖”开始动摇信仰,走向腐败道路的,由“抖”开始,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抖”往往是脱离群众的开始,“抖”往往是腐败变质的开始,“抖”往往是凌驾于党组织之上、践踏规矩的开始。一些人,在手握大权之后,便自认为“自我感觉良好”,便陶醉在权力之中,再也不需要伪装下去了;此时,他们把自己做官的真实面目暴露出来:“拥权自傲”,是“抖派”领导干部的真实嘴脸。
“抖”是一种特权思想,一种“官本位”表现。只要他们认为“时辰已到”,便会从人民公仆变成“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官老爷”:一个陶醉在权力中的“抖派”官员,是不会自己停下来的,更不要指望他们觉悟、觉醒。很多人,将沿着腐败的路,一直将自己“抖”进万丈深渊。群众对“抖派”干部最反感,最看不惯;可是,在“抖派”干部那里,群众的不满、反对、看不惯,又怎能让他觉醒?于是,应了那句话:“阎王救不了该死的鬼”。
“抖派”的“自我陶醉”,也可以叫一意孤行,会经常干出“权力任性”的事情。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群众最痛恨特权现象”。特权思想与特权现象与党的宗旨性质、理想信仰格格不入,若不坚决反对,势必会损害党的形象和威信、破坏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加剧权力腐败、败坏社会风气、阻碍改革创新。
我们党是为人民服务的,作为党员、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永远是劳动人民中的普通一员;要牢记“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才能不搞特权,正确行使权力。警惕“抖派”作风,也是一种密切联系群众,也是一种廉政教育,也是一种警钟长鸣。
新闻推荐
本文原标题:《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个税优惠政策发布,7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税务总局科技部关于科技人员取得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