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供不应求?降价“慢半拍”?倒逼创新?新华社三问进口抗癌药窘境

来源:山东商报 2018-06-19 14:08   https://www.yybnet.net/

用于治疗乳腺癌的靶向药物赫赛汀用于治疗乳腺癌的靶向药物赫赛汀近日,有关抗癌药的话题引起多方关注:用于治疗乳腺癌的靶向药物赫赛汀供应出现短缺;抗癌药零关税政策实施后部分进口抗癌药仍维持原价;国产创新药何时能担起重任……如何又快又好地满足老百姓的就医需求,记者对上述三大热点问题展开调查。

进口抗癌药赫赛汀为何供不应求?

来自河北的梅女士今年36岁,去年12月被诊断为乳腺癌三期,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做了右乳切除手术,目前正在河北老家进行放疗。

梅女士表示,按照她的体重,需要每21天输一次治疗乳腺癌药物赫赛汀,一支7600元,一年大约需要17次。

“我们当地只有一家医院有赫赛汀,医生不给我开药,说是供应紧张,在这家医院手术的病人都不够用。”梅女士告诉记者,前期治疗已经花了不少钱,平时省吃俭用,可是现在没有药令人着急。在梅女士加入的一个患者交流群里,大家都希望这个药尽快到货。

据了解,赫赛汀于2017年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通过医保谈判,价格从2万多元降到了7600元,极大地减轻了癌症患者的经济负担。在大幅降价的同时,全国范围内对赫赛汀的用药需求也在短期内出现了激增。

作为药品生产和供应方,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回应称,对赫赛汀在中国市场的供应采取多项积极措施,包括在全球范围内贯彻“中国市场优先”策略,供应中国市场的生产基地启用最大产能的生产方式。同时,与国内相关合作方优化物流渠道,在各省市之间进行统筹调配。此外,还向国家申请将供应中国市场的赫赛汀由现有生产基地转向更高产能的生产基地。

罗氏公司表示,过去一个月,国家相关部委仔细听取了患者和企业的反映,先后批准了赫赛汀转移至高产能生产基地和到岸进口药品加速放行的两项申请。基于此,罗氏公司预计赫赛汀在中国的供应紧张状况将在未来一至两个月内得到有效缓解。

零关税后抗癌药降价为何“慢半拍”?

一颗小小的药片,牵动着千万患者和家庭的心。除了存在供应紧张的现象,最近部分进口抗癌药还被曝出在5月1日零关税政策实施之后,仍然执行原价。

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的公告,为减轻广大患者特别是癌症患者药费负担并有更多用药选择,自2018年5月1日起,以暂定税率方式将包括抗癌药在内的所有普通药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碱类药品及有实际进口的中成药进口关税降为零。

财政部等部门发布的通知也显示,自2018年5月1日起,对进口抗癌药品,减按3%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

业内专家告诉记者,之所以百姓还没感受到药价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进口药品普遍存在数个月的存货,税收政策调整反映到终端价格有一定的滞后性,一般消化库存需要6个月左右,但考虑到药品种类繁多,不能一概而论。二是各省的招标采购周期通常为1-2年,合同期内医院的采购价格并未发生变化,降税收益可能仍留存在流通环节,比如进口商和经销商。

医药流通企业瑞康医药相关人士称,目前药品流通采取零加成和两票制,生产企业开票给配送商,配送商一般加6-8个点的配送费到医院,医院就以该价格卖给患者。零关税执行后,终端价格尚需要通过招标,而且各地反应速度有差别,所以才出现了“降关税不降价”的现象。

“未来,相关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出台综合性政策,确保采购合同到期后,降税的收益能够落实到患者身上。”上述专家称。

国内患者“救命药”需求该如何满足?

“救命药”并非第一次出现短缺,但一般是价格过低、生产企业积极性不高造成的供应断档。相比之下,此次进口抗癌药短缺是一个特殊情况。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认为,此次进口抗癌药短缺,提醒我们应尽快完善科学的药品定价和医保支撑体系,才能让包括医院、病人、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等各个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得到综合考虑。在统筹兼顾的情况下,尽量避免短缺情况的出现。

进口抗癌药的供应紧张和价格调整,只是阶段性问题。国家对进口抗癌药实施降税政策,其中一个出发点就是倒逼国内药企加快创新。从长远看,国内患者要及时吃上好药、新药,国产药的创新能力和水平是关键。

生物制药平台复宏汉霖供应链总监仇凯说,相比进口药,国产药的价格优势明显,但抗癌药依然是以药品质量和疗效为先。

上海医药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公司收购了美国医药分销巨头康德乐中国业务,但加大本土创新依然是“主旋律”。只有促进更多临床必需、疗效确切的短缺药品上市,才能更好地保障老百姓的生命健康。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等报道

行业深读

抗癌药国内“黑市”:

代购有公司月售超200万

马法兰,又名爱克兰,美法仑等,最早由药剂集团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它的产品说明中提到,该药可用于多种肿瘤,在单一化疗及联合化疗中,为多发性骨髓瘤的首选药。对精原细胞瘤、乳腺癌、卵巢癌、慢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恶性淋巴瘤、儿童晚期神经母细胞瘤、甲状腺癌有效。动脉灌注治疗肢体恶性肿瘤有较好疗效。

记者调查发现,在肿瘤患者群里,几乎每天都有人在寻找抗癌药马法兰,但苦于“没有身份”,这种药多以隐秘的方式流入内地,形成一张地下供需网络。记者通过论坛留言联系了一位“代购者”,对方则毫不避讳地表示,自己属于广东一家医药公司,药品质量有保证。“我们公司做了3年了,从香港医院拿药,然后从广东用快递发货到各地。”他能随口报出各个版本马法兰的价格,并直言“上周北京这边还要了7支,用于骨髓移植,我们公司一个月卖七八百支(马法兰)。”

按其3000元/支马法兰的报价,这名“代购者”所在的公司一个月马法兰的销售额就超过200万元。

一位熟悉内情的人告诉记者,不少人看中代购抗癌药有利可图纷纷加入,“我曾见过一个送药的小哥,在几年时间内,在香港注册公司了。”

北京京都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主任孙媛告诉记者,虽然没有准入,但马法兰在国外有十多年临床经验,对多种实体瘤的疗效都是不可替代的,甚至是必需品。她还提到,不只是马法兰,不少国际公认的抗癌药在内地都面临“有名无分”的尴尬处境。业内人士称,究其未在中国内地入市的原因,一是审批问题,二是药企的成本考量。

“救命药”的上述困境,引起了各界关注,有关解困议题也进入到民主党派及政协委员的提案中。4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并鼓励创新药进口。相关部门也出台了政策,简化进口特效药审批流程,包括马法兰在内的抗癌药,或将加快进入内地市场。

至于为何没有引进内地市场,医药战略规划专家史立臣称,马法兰效果好但使用量不算太大,药商考虑到成本和效益,不愿申请进口。

新闻推荐

贤内助的由来

《宋史》中记载:“宣仁太后语帝曰:‘得贤内助,非细事也。’”其实,贤内助的出处,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晏子...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供不应求?降价“慢半拍”?倒逼创新?新华社三问进口抗癌药窘境)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