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以供给侧改革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来源:大众日报 2018-06-21 01:45   https://www.yybnet.net/

□霍伟东陈若愚

面对更趋复杂的国际贸易形势,我们必须认识到,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已使一国外贸的内涵,从过去简单的“需求侧”问题,发展到具有了更多的“供给侧”元素。我国要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必须大力激发外贸供给侧改革中蕴藏的新动能。

当前,在中国外贸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内外因素的同时,全球价值链发展正逐渐呈现出一种新特征和新趋势,为中国实现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国际分工模式正逐渐从以“最终产品”为边界演化为以“产品价值增值”为边界,一国外贸的内涵已不再是简单的“需求侧”问题。由此,外贸的内涵就具有了更多的“供给侧”元素。

从增强外贸竞争力的角度,我国外贸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应包含以下四个方向:

进口贸易的供给侧改革。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形态下,进口贸易中包含了大量的“中间产品”,进口贸易是国内生产对国际优质要素的需求,进口贸易具备了“供给侧”的本质内涵。进口中间品与本国国内要素禀赋和生产技术水平一样,共同决定着一国或地区的生产、供给及其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地位。当一国或地区内部所固有的要素禀赋和生产技术水平不变时,低成本、高质量、多元化的进口中间产品投入,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益。通过高质量进口中间产品的投入,一国或地区可以提升其出口产品品质,进而可以提高本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出口贸易的供给侧改革。深究贸易和产业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贸易不过是“表象”,而产业才是贸易的“实质”。无论是在传统的国际分工形态下,还是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形态下,国内产业发展状况才是一国或地区出口贸易的基础,这是出口贸易的“供给侧”内涵。在传统的国际分工形态下,即便国际市场需求既定,一国或地区也可以通过发展国内产业水平,提高其出口产品品质来提升本国或地区的出口竞争力。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形态下,出口贸易体现为一国或地区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后所呈现出的“外在流转”,出口贸易的发展问题也深化为该国或地区是否融入、怎样融入以及融入后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所处位置等问题。出口贸易本来就属于“供给侧”范畴,外贸领域供给侧改革也必然不能缺少出口贸易这一方向。

企业“走出去”的供给侧改革。当外国企业“引进来”与国内优势要素相结合,参与产品生产链中的某一环节后再出口时,外贸数据留在了中国,而实质利益却属于外国企业。相反,如果中国企业“走出去”与东道国优势要素相结合,共同参与全球产品生产分工,外贸数据虽然不属于中国,但外贸实质利益却归属于中国企业,这是外贸的实质性发展。从这个角度出发,中国企业“走出去”对中国外贸发展更具有实质性意义。在此前的开放型经济建设中,“引进来”占据了主导地位,中国常以“被整合者”身份被动地融入全球生产分工体系,失去了对全球价值链的掌控力。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中,中国需要扭转这一局面,主动地“走出去”,以“整合者”身份主动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这是“走出去”的供给侧改革的内涵。

服务业贸易的供给侧改革。在前一轮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主要以参与制造业价值链国际分工为主,这使得中国制造业领域开放程度要远远地超过服务业领域的开放程度。而当前,全球贸易中服务业贸易比重逐渐加大,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也逐渐倚重对服务业领域的投资,同时,由制造业领域向服务业领域拓展也是全球价值链深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在此背景下,融入服务业全球化和碎片化的国际分工体系,将是中国新一轮开放型经济建设的重点方向和重要任务。与制造业的开放不同,服务业领域的开放重点在境内开放措施的实施,这些境内开放措施比关税和非关税等边境开放措施更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将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提升外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外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从本质上说,外贸供给侧改革就是在“大外贸”范畴内,沿着“既要创造新供给,又要调整供给结构”的思路,从生产和产业层面,改革外贸的供给内容和供给方式。

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下的中国外贸供给侧改革,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

强调技术进步,实施更加开放的创新发展战略。在全球价值链向全球创新链演变的新阶段,创新驱动外贸发展,不能再简单地将创新理解为增加研发投入或增强原始创新能力,而是要更加强调利用全球智慧和科技资源等创新要素,增强协同创新的能力。实施更加开放的创新发展战略,意味着将以往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创新发展战略升级为“主动融入并引领全球创新链”这一更加开放的创新发展战略,将以往简单的“研发”创新模式升级为“全球联发”协同创新模式。实现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外贸发展,需要以市场为主导,让市场在全球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培养工匠精神,增强差异化产品供给能力。中国外贸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不仅需要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来创造新供给,更需要凭借产品精致化生产和产品品质提升来巩固和强化传统比较优势。可以说,外贸供给侧改革的根本就是提高产品供给品质和效率,挖掘并占领国际市场中的中高端需求,以夯实外贸的平稳发展,而这也正是工匠精神的内涵所在。日本、德国等工业强国发展的历史经验,证明了工匠精神在产品品质升级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强调工匠精神的培养,用工匠精神来提升产品供给的效率和质量,增强中国产品差异化供给的能力,降低中国产品的可替代性,从而实现其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攀升,这是中国外贸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路径选择。

注重制度保障,破除供给侧改革的体制机制束缚。技术动力不足和创新活力不强,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没有形成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同样地,强调工匠精神的培养,也需要我们进一步认识工匠精神背后的制度逻辑。通过制度创新,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可以为中国外贸领域供给侧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全球创新要素集聚、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供制度保障;努力形成高效的外贸管理体制,为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全球分工体系演进提供制度保障;构建更加开放、公平和有效竞争的市场环境,为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进一步开放、在竞争中创造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提供制度保障。

创新供给模式,释放外贸增长新动能。外贸供给侧改革不仅要改革供给产品,还需要改革供给方式,创新商品和服务的供给模式,形成一些新型贸易业态。目前,一些新型贸易业态的成功实践已经证实了贸易供给模式的创新对外贸增长的积极作用,如跨境电商、海外仓、市场采购等。中国外贸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应进一步扩大在外贸供给模式方面的创新力度,大胆尝试并形成新的贸易业态。在跨境电商方面,进一步创新适合跨境电商特征的海关通关模式,制定跨境电商产品检验检疫特殊通道;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方面,继续深化已试点区域的开放力度,并将成功经验努力复制推广至更多区域;在海外仓方面,建成并完善海外仓数据化、可视化运营方式。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新闻推荐

中国银行助力中铁建商业保理有限公司成功发行银行间市场首单央企供应链应付账款资产支持票据

6月15日,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大力支持下,中国银行独家主承销的“中铁建商业保理2018年度第一期银信供应链资产支持...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以供给侧改革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