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据“看看新闻”、《新京报》报道,日前,上海的一本小学语文教材把“外婆”一词改成“姥姥”引发热议。
近日,有网友爆料说,上海小学二年级语文书第24课《打碗碗花》将原文的“外婆”全部改成了“姥姥”。然而,搜索这篇课文的原文,记者却发现全篇都是“外婆”。有网友晒出女儿7年前的课本,那时候文章中用的还是“外婆”一词,并没有做改动。还有网友补充道,同一本教材的第6课《马鸣加的新书包》,也全部用的“姥姥”这一表述。
有网友找出了去年上海市教委针对这一问题的答复,上海教委认为,“姥姥”是普通话语词汇,而“外婆、外公”属于方言。对此,很多网友表示不解,有人表示明明“姥姥”才是方言。
记者查询《北京方言词典》(商务印书馆1985年出版),在“姥姥”的词条下面,有这样几种解释——一是儿童称老年妇女,如《红楼梦》中的人物刘姥姥;二是反驳词,相当于“哼”“胡说”,如“给他?姥姥!”这是从满语longlongseme演变而来的;三是用于坚决反对,有“任何人”的意思,如“姥姥来了我也不给”;四是指外婆。著名语言专家钱乃荣告诉记者:“我觉得没有必要改。‘外婆\’这个词在汉语里用得很广。鲁迅、老舍、茅盾、叶圣陶的散文里,方言词很常见。如果课文里有鲁迅的文章,里面有‘外婆\’一词,那也改吗?”
新闻推荐
本文原标题:《幼儿园里学武术?20年教武历史,编撰武术教材——嘉定这家幼儿园厉害了!》萌娃上幼儿园在园内一般都学习什么?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