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17日电(记者 叶昊鸣)破除户籍、地域、身份等体制机制的弊端,赋予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平等的法律地位,对“黑中介”等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查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7日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针对目前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义珍依据日前颁布的《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进行了解答。
张义珍表示,条例的颁布,首要解决的是市场体系的统一性问题,通过立法的手段,确认原来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整合改革的成果,推动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推动形成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
不少人在求职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困于户籍、地域、身份等“硬”条件,与用人单位相比,求职者往往处于弱势。针对这一方面,条例规定,任何地方和单位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在户籍、地域、身份等方面设置限制人力资源流动的条件。“建立政府宏观调控、市场公平竞争、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服务的人力资源流动配置的机制。”张义珍说。
针对广大求职者深恶痛绝的“黑中介”,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发布或者向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的单位基本情况、招聘人数、招聘条件、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基本劳动报酬等招聘信息,应当真实、合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接受用人单位委托招聘人员或者开展其他人力资源服务,不得采取欺诈、暴力、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不得以招聘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不得介绍单位或者个人从事违法活动。“明确对‘黑中介\’、人力资源市场的违法犯罪行为要进行查处,为监管执法提供了法律依据。”张义珍说。
“2017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02万家,为2亿多人次就业创业和流动提供了人力资源服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义珍说。
张义珍表示,人力资源服务业是生产性的服务业,同时也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将人力资源服务业作为鼓励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健康发展,日前发布的《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也首次提出要提高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张义珍认为,人力资源服务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交流的机会,提高了劳动者和岗位的匹配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助于解决劳动者求职难和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在促进就业创业和推动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张义珍也指出,人力资源服务业在发展和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相比还存在着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服务业企业规模偏小、专业化程度不高、服务功能比较单一、服务存在着同质化的现象,同时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一些新技术、新方法提供服务的方式还不够多,服务的效率还不够高。”
据了解,截至2017年底,全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服务用人单位3190万家次,举办现场招聘会、交流会22万多场,提供招聘岗位的信息达到1亿多条,参会求职的人员超过1.1亿人次,通过网络发布岗位招聘信息达到3亿多条。
新闻推荐
云雾缭绕的宁夏彭阳县金鸡坪梯田公园(7月17日无人机拍摄)。近日,宁夏固原市彭阳县数十万亩旱作梯田在曙光中迎来云海景观,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