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河报》报道,直到退休后去打印退休信息表时,郑州市民田先生才发现自己在档案中竟然“当”了多年的女性!而为了纠正这个错误,从今年2月起,5个月来他多次往返于单位和省社保局,有媒体以《六旬男,性别女,跑5个多月改不动》为题进行了报道,这才更正过来。此前,省社保局不予更正的理由是,窗口只“对公不对私”,“不管什么业务,有什么问题你可以向上反映,目前的办事流程和工作原则就是这样。”
媒体评论认为,政府机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则”——有错即改。田先生身份信息的错误,本就是职能部门的录入失误,既与其个人无关,也与他的原单位无关。既然如此,当公民登门要求更正时,社保局第一原则就该是“闻过即改”,何以苛刻地固守“不对私”的所谓工作原则,用自己的过错,折腾和惩罚当事人?无论于情于理,这都失于公平和厚道。可悲的是,现在“原则”竟沦为一些工作人员责任及担当缺失,乃至不作为的遮羞布。结果,“原则”就缺少了通情达理的温度,缺少了便民为民的人本关怀,以至于异化为扰民坑民的条条框框。
新闻推荐
8月1日,淳安县汾口镇红星村的渔民乘着竹排,在千岛湖的支流武强溪上进行撒网捕捞作业。从8月1日开始,除常年封库禁渔区水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