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三伏天”藏着这么多文化,你知道吗

来源:黄海晨报 2018-08-06 06:34   https://www.yybnet.net/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伏天虽然不属于二十四节气,但也确实是传统岁时节令里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在古代社会,了解有关“三伏”的常识很重要,一方面有其农业生产方面的意义,另一方面,古代没有电扇、空调等,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对防暑降温有切实的意义。现如今对很多人来说,三伏天在农业方面的意义在逐渐弱化,但先民智慧里有很多防暑降温方面的习俗,了解一下也是很有好处的。

“三伏天”的正确含义

首先,说说什么是“三伏天”,以及这个“伏”字的含义。虽然咱们有很多俗语,什么“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之类,大家都挂在嘴上,但到底什么是三伏,可能很多人还真说不上来,尤其是年轻一点的人。

“三伏”,作为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在我国有很长的历史了。最早的记载是在《史记》里,其中有“秦德公二年初伏”的文字,可见在战国时期就有三伏,也就是初伏、中伏、末伏的说法了。三伏的时间呢,一般是从夏至往后算,第三个庚日入伏,然后第四个庚日中伏,再到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进入末伏。算起来初伏10天,中伏一般20天,但也有10天的,末伏10天。

“三伏天”的“伏”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有人说伏是指“伏邪”,即“风、寒、暑、湿、燥、火”这些不好的东西,也有人说是“阴气藏于阳气之下”,这些说法可能有一定的来源,但都不准确。这个“伏”字的含义,实际上是“伏藏”的意思。至于为啥要伏藏起来,就得从传统的五行理论来解释了。

关于“伏”字,《历忌释》解释说:“伏者何也?金气伏藏之日也,四时代谢,皆以相生,立春木代水,水生木;立夏火代木,木生火;立冬水代金,金生水。至于立秋,以金代火,金畏于火。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故也。”这句话使用了古代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

古人认为盛夏时节,天气炎热,自然是火德大盛的时候,而火克金,同时古人认为天干和五行有对应的关系:“庚为斧钺之金”,所以有了前面“金畏于火,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故也”的说法。所谓“三伏天”的“伏”,也就是庚金之气受到了盛夏火气的压制,伏藏起来了的意思。

三伏天的养生之道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过去习武的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主要是突出练习的刻苦。对大部分人来说,防暑降温还是这段时间的第一要务。现在有空调,有冷饮,其实降温的条件比古人好了很多。但这些现代科技带来了凉爽,也带来很多附带的麻烦。毕竟,按古人的思想,“自然”是养生的第一要义。而这些现代科技带来的东西,往往都是不自然的。那么,古人是如何“顺其自然”实现防暑降温的呢?

比如在浙江的民间,自古有吃伏茶的习俗,这一习俗甚至在今天还能看见。这个伏茶,实际上是个防暑降温的药方子。浙江的伏茶是以竹叶、槟榔、荷叶、六一散煎煮而成。其实不独是浙江,全国很多地方都有一些类似的以“茶”为名的防暑降温药方。

说到伏茶,还需要跟大家提个醒,它是常温或者温热着喝,喝进去的时候可能不凉,但等里面的药物生效之后发一层汗,才能感受到凉意。这也体现了我国传统上“中正平和”的道理。

在“三伏天”里,有些地区还有“伏日进补”的习俗,在北方有“伏羊”伏鸡”一类的滋补饮食。这主要是因为天气过于炎热,人体水分和养分流失都非常多,需要补充营养,尤其是对一些常年户外劳动的体力工作者来说,营养的补充更是非常重要。所以一些地区过去也有“贴伏膘”的说法,也就是伏天里要改善伙食。

(据《燕赵晚报》)

新闻推荐

国家卫健委权威解读《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 加强医疗卫生全行业、全流程、综合协同监管

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是规范服务供给、维护人民健康权益的有力保障。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深圳,遐思和印象2018-08-06 06:53
评论:(“三伏天”藏着这么多文化,你知道吗)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