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游戏一方面可以用于训练大脑,提升包括视觉运动功能在内的一些认知能力;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引发电子游戏障碍。近日,记者从中科院武汉物数所获悉,该所雷皓研究员团队与武汉国家光电研究中心龚辉教授团队合作,利用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电子游戏相关脑功能活动实时监测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2018年6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发布《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一次修订版,首次增设“游戏障碍”。定义是对一种游戏(“数码游戏”或“视频游戏”)失去控制力,日益沉溺于游戏,以致其他兴趣和日常活动都须让位于游戏,即使出现负面后果,游戏仍然继续下去或不断升级。该游戏行为模式必须足够严重,导致对个人、家庭、社交、教育、职场或其他重要领域造成重大损害,并明显持续了至少12个月。作为全球卫生趋势和统计的依据,《国际疾病分类》是世界各国的医生用来诊断病症的国际标准,此次增设“游戏障碍”,反映了不同学科和地域的专家所达成的共识,将促使卫生专业人员更加关注此类障碍的发生风险,以及相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2011年起,武汉物数所雷皓研究员团队开始利用磁共振神经影像技术,研究网络(游戏)成瘾对青少年大脑的影响。并发现,网络(游戏)成瘾不仅影响青少年大脑结构,同时还与脑功能连接的异常有关。网络(游戏)成瘾相关的脑功能与结构异常,主要累及与奖赏、注意和执行控制等认知过程有关的额叶皮层——纹状体环路。相关工作引起全球媒体和学术界广泛关注,系列论文SCI他引超过200次。
为探究电子游戏障碍可能的神经机制,武汉物数所雷皓研究员团队与武汉国家光电研究中心龚辉教授团队合作,利用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实时监测了志愿者在玩目前流行的在线竞技类游戏《英雄联盟》期间的脑功能活动。采用事件相关的数据分析方法,对被试者在游戏过程中背外侧前额叶和腹外侧前额叶等额叶皮层区的实时功能活动,进行了提取与分析。
本研究发现,腹外侧前额叶在玩电子游戏过程中表现出持续的激活,且激活水平与游戏进程中认知负荷的动态变化有关;背外侧前额叶在游戏进程中会出现间歇性的抑制,且主要出现在击杀敌人或协助队友击杀敌人之后。这些结果提示:电子游戏对视觉运动功能的提高作用,可能与腹外侧前额叶的持续激活有关;而背外侧前额叶在游戏过程中间歇性的功能抑制,可能与注意状态的转换以及击杀对手所带来的奖赏作用有关。
新闻推荐
李云平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昌。诚信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社会良序发展的基石。“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宣传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