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辣点评
□江苏范子军
近日,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楚菜创新发展的意见》。文件明确提出,将湖北菜简称统一规范为“楚菜”,彻底终结了长期以来的“鄂菜”“楚菜”之争,还描绘了一个“很好吃”的未来——到2025年,打造万亿楚菜产业,将湖北建设成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和良好美誉度的美食强省。(据澎湃新闻8月7日报道)
官方一纸《意见》终结“鄂菜”与“楚菜”之争,尽管坊间和网络上的争议或依旧继续,但至少正规渠道从此可以将“湖北菜”统一称为“楚菜”了。
“楚菜”正名了,然后呢?这显然是大家共同关心的。上述官方文件提出,打造美食强省,将重点建设一个“世界(武汉)淡水鱼美食之都”和十四个“中国美食之乡”。“楚菜”雄心勃勃、“胃口”不小,作为局外人却心生疑惑,无论名头有多大,食客会埋单、市场会买账吗?
报道披露的官方文件内容显示,当地把规范“楚菜”名称、加强“楚菜”文化研究作为重点,在人们越来越讲究“吃文化”的今天当然是必须的,但集中力量出版一部《中国楚菜大典》及系列丛书、加快武汉楚菜博物馆建设之类,又未免让人担心,会不会陷于舍本逐末的怪圈?
针对“楚鄂之争”,早前就曾有评论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论是历史悠久的“楚菜”,还是只有几百年的“鄂菜”,好吃才是硬道理。定名“楚菜”之后,重点在打造特色上做文章,着力提升含金量或才是正道,过度专注于在名号上下功夫,恐有南辕北辙之虞。“狗不理包子”“臭豆腐”等,就名儿来说可谓登不上大雅之堂,何以知名度高、拥趸众多?或能从侧面说明问题。
好吃的自然会受到追捧,叫响品牌比叫啥名字更关键。“湖北菜”要能取悦食客,湖北要建美食强省,正名“楚菜”只是第一步,不妨多从政策层面扶持,善于借助市场力量,让更多有特色、口碑好的地方品牌美食脱颖而出,逐渐形成“楚菜系”矩阵,提高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否则,倘若力气不用对地方,即便自诩“世界”“国际”美食,或干脆号称“国菜”,又能如何?
新闻推荐
老人舍不得让孩子啃硬东西武汉多家口腔门诊显示不少儿童吃得太精细长出双排牙
换牙是每个孩子的必经之路。6岁之后乳牙会逐一脱落,恒牙随后萌出。如果乳牙尚未“退休”,恒牙已经“上位”,就会造成“双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