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数学、英语、面试技巧、仪容口才……本应恣意奔跑嬉戏的年龄,许多孩子却被家长塞进教室接受“幼小衔接”培训。
在上海一家专为应试民办小学招生而开设的“幼升小精英培训班”,孩子们拿着平板电脑做题,并模拟升学面试一般回答老师的问题。在这个培训班里,最小的孩子仅有2岁半。
当记者以家长身份咨询中班孩子的幼升小课程时,一位姓杨的老师反问孩子此前有没有上过拼音、英语培训班。记者回答说“没有”后,这位老师反复强调,必须抓紧了,时间不多了,“因为已经荒废了两年”。
杨姓老师给记者介绍了一个让孩子“迎头赶上”的方案:暑期里孩子每天来机构学习,开学后每周来两次,收费3万元。按照这家机构“幼升小”孩子的知识标配,幼儿园毕业前孩子要掌握3000个汉字、100以内加减法和简单的英语会话,此外还要基本掌握汉语拼音。在上海,幼升小、小升初,一直是家长择校的重点环节,其中以竞相追逐知名民办中小学为主流,某些“第一梯队”民办学校招生甚至百里挑一。
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沈阳等在内的19个热点大城市幼升小就近入学率已达到99%。既然绝大多数小学都已实现就近入学,为何“幼小衔接”培训仍然大受追捧?
记者采访发现,部分民办小学可以通过面谈等方式选择招生,这成为培训机构紧盯的市场。它们倡导超纲早学,培训具有极强的应试针对性,家长也在机构营造出的“鸡血”环境下越发焦虑。
广州李女士的孩子暑假后即将升入大班。为了明年的幼升小,李女士已经搜集了厚厚的攻略:某某小学面试时家长和孩子分开,会考孩子算数题、画画、跳绳、叠被子等;某某小学面试时有三个老师,第一个老师问姓名、来自哪里,然后计算题、英文从1数到10,第二个老师考看图说话,第三个老师问父母电话号码、工作内容……
“每个民办小学的要求都不同,培训班可以有针对性地辅导孩子。”李女士说。
即使是打算就近进入公立小学,家长们也普遍担心如果孩子“零基础”入学,会跟不上进度,遭到老师“嫌弃”,挫伤孩子的自信心。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日前,贵州省发改委印发了《贵州省降低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工作实施方案》(下文简称《方案》),要求降低一批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