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偶然的机遇,在中华古玩网上发现一个极其精美的温酒盅,从而发现笔者曾叔祖薛华培在晚清变法维新时一段极其凄美的往事。
细观这温酒盅,胎佳釉美,器身图案是仿清康熙时称“三绝”的绘画大师新罗山人华岩笔意的草虫画:山石上伏着一只小蝉,一枝红叶极写意地伸展在山石右方,画格清旷,笔意放达,墨韵十足。虽曰“仿”,却甚得大师精髓。
器上文字,乃一个名叫赵滨彦的人赠一个叫次申的观察大人雅玩的题款。几行飄逸俊美的书法配在这里,更显典雅。
盅上题款时间是戊子年仲夏。按其题款内容逆查,在光绪年间有个赵滨彦,在 1887至1895年间曾担任广东制造局会办,其中1888年正是戊子年。其受赠者次申观察大人,正好就是我的高祖——晚清江苏巡抚署两江总督薛焕的第三子薛华培,字次申,号枕经书屋主人。华培公在这戊子年时为湖北候补道,“观察”,乃清代对道员的尊称,华培公即“次申观察大人”。
那赵滨彦为什么要送薛华培这只精美的温酒盅呢?
追溯历史,1860年5月,清廷围剿太平军的江南大营被太平军忠王李秀成用奇计击破,导致江浙各城沦陷。华培公之父——时任江宁布政使的薛焕被清廷临危授命为江苏巡抚署两江总督, 在“兵无可集,将无可选,唯张空名号召征集乘城拒贼”(郭嵩焘《薛公墓志铭》)的情况下退守上海。时李秀成据数十万人以新陷的苏州为根据地,由松江嘉定环攻上海及湖州、杭州各地。而薛焕凭手中不足四千的抚标军,借用江苏各方面力量及太平军内部混乱,与李秀成三战上海,竟成功地保住了这清廷的饷源重地。
而赠盅者赵滨彦之父赵景贤,与薛焕同为道光二十四年举人,在江浙各城沦陷时加布政使衔为湖州道员,在李秀成以重兵围湖州城时带乡勇抵抗,困守湖州两年多。清廷为保存将才,传旨叫他“轻装就任”别地,实质是叫他弃城逃跑。但他“乱刃交挥处,危冠独坐时”( 赵景贤《绝命诗四首》中句),决心与城同在 ,坚决不逃,最终弹尽粮绝,1862年5月城破被俘。李秀成爱其才,多次劝降,赵不从,并伺隙手刃李秀成,李秀成却敬其人品,并不杀他。直至次年3月,太平军慕王谭绍光获悉赵景贤暗中联络焕公潜伏在苏州的策反人员,欲趁虚袭苏州以颠覆太平军的苏福省,“召诘之,景贤谩骂,为枪击而殒”。
上海保卫战后,薛焕因熟悉洋务,清廷召入署礼部左侍郎,补工部右侍郎,充总理衙门大臣。光绪六年因病去世,清廷“大学士直隶总督李公入告,追论其力守海滨以待援师之功,请以侍郎例议恤,奉旨允准”,诰授光禄大夫;而赵景贤因湖州保卫战殉职,同治帝诏称其 “劲节孤忠,可嘉可悯”,加恩依巡抚例优恤,于湖州建专祠。
父辈用鲜血结下的情谊传到下一代,赵滨彦赠华培公这只精美的温酒盅就不难理解了。然而笔者在进一步考究时,却又有新的内容。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太原8月5日电(记者王劲玉)“去年我家种了13亩谷子,天旱受灾后保险公司及时给赔了钱,以后可得年年上这个保险!”山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