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科技下乡:田间垄上谈“经”论“稻”

来源:铜川日报 2018-08-10 07:57   https://www.yybnet.net/

省里水稻专家到浦城县送“科技”下乡,3日一早,山桥村种粮大户吕松清开着自家的小汽车,把专家从县里径直“抢”到了稻田。

烈日炎炎、稻浪滚滚,吕松清与其他两位村民合伙承包的千亩稻田,还有10天就要收割。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张建福不等吕松清带路,一个跳步进了稻田,拾起一穗稻谷仔细翻看,“你这稻谷着粒密、颗粒饱满、出米率高,管理得不错”。

吕松清虽然年纪不大,却是种稻“老把式”,听到专家夸赞,笑眯眯的他一开腔就“交了底”:“我这1000多亩稻田,种的都是籼米和粳米杂交的新品种,头季稻后还有一茬再生稻,两季稻加起来亩产大约600公斤。”

张建福和水稻所另一位专家姜照伟沿着地垄边走边看,不大会儿工夫,转身朝着吕松清说:“我提两个建议,一是管理还要精细一些,稻田里杂草有点多,更重要的是,你稻田不能只种一个品种,一旦市场变化或者遇上稻瘟病爆发,麻烦就大了。”

吕松清眉头一蹙解释说:“人工成本太高,这样的天气雇人除草,一人一天至少要200块钱。”一旁的福建省人社厅下派干部任鹏飞接茬说:“浦城地势相对平坦,大机械能派上用场,机械代替人工能省去不少成本。”

吕松清接专家来,其实心里早就打好了“腹稿”,他向专家“问诊”:“明年我打算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一来提升稻米品质,二来也改善一下土壤结构,您还有没有好办法?”姜照伟建议:“到11月初,再生稻收割之前,往田里撒上紫云英,也会改善土壤结构。”

吕松清又问:“现在一亩田刨去各种成本,净赚400块左右,利润不高,怎么提高收益?”张建福说:“现在市场需求多元化,高端优质米、功能米价格那么高,有的一斤几十块甚至几百块,还是不愁销路,所以要多样化品种布局,更要朝着绿色、有机的方向发展。”

这时,带队的福建省院士专家办调研员马国标走上前,拍着吕松清肩膀说:“老吕啊,这次我不光请来了水稻育种专家,还有轮作技术、土壤改良技术等方面十多位专家,我看可以给你搞一个‘会诊\’。”吕松清连连称“好”,引来一片笑声。

离开前,张建福与吕松清达成“协议”,把他在尤溪县试验田里亩产1300公斤的品种,拿到吕松清的稻田试种;马国标也与吕松清商定,请吕松清参加在县里举办的专家座谈会。

露出朴实笑容的吕松清说,“科技下乡,专家下田,把市场动向讲给粮农听,把科技送到粮农手里,这让我们种粮更踏实了。”

(新华社福州8月4日电)(新华社记者 王成)

新闻推荐

延安市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推动经济发展

本报讯(记者高振博通讯员王向东)近年来,延安市不断改进和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有效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截至...

相关新闻:
暗淡的“星光”2018-08-10 07:23
猜你喜欢:
“19岁的生日”2018-08-10 07:22
评论:(科技下乡:田间垄上谈“经”论“稻”)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