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舵联合国十年任期内七次访华
根据联合国等机构确认,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18日在瑞士病逝,享年80岁。
科菲·安南基金会在当天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说,安南去世时“非常安详”。在去世前的几天里,他的妻子和三个孩子一直陪伴在他身边。声明称安南病逝的死因是“一种不明疾病”。
现任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在得知安南去世的消息后深感悲痛,“他永远都是一位有力的领导者”。他曾以无比的决心带领联合国走进千禧年。
为期10年的两任秘书长生涯成为安南人生最为辉煌的一段时光。他给人以勤勉、温和、理性的形象,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备受瞩目的外交人物。他曾于1998年赴巴格达进行斡旋,化解了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2001年10月,安南与联合国同获当年诺贝尔和平奖。在其任期内,安南曾7次访华。卸任联合国秘书长一职后,又来访过多次,与中国渊源颇深。
◎掌舵十年
倡议改革振兴 致力于“使联合国更接近人民”
联合国成立73年至今共九任秘书长。科菲·安南是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也是出身联合国工作人员行列而当选的第一位秘书长,是第一位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联合国秘书长。他于1997年1月1日就职,2001年6月29日当选连任,2002年1月1日开始第二个任期,2006年12月31日卸任。
掌舵联合国10年的他,被视为“最具有革新精神的联合国秘书长”。据联合国官网显示,安南就任秘书长后的优先措施之一是通过全面改革方案恢复联合国的活力,恢复公众对联合国的信任,使联合国更接近人民。
就任秘书长后,安南提出的第一个主要倡议是他的改革计划:“振兴联合国”。他在2000年4月以“我们人民:二十一世纪联合国的作用”为题,发表了千年报告,吁请会员国全心投入一项行动计划,以消除贫穷和不平等现象、改善教育、减少艾滋病毒/艾滋病、保护环境和保护各国人民免受致命冲突与暴乱。该报告后来成为2000年9月在联合国总部举行的千年首脑会议上通过的《千年宣言》的基础。
在安南第二个任期前的遴选过程中,无一人与他竞争,这在联合国前所未有。他对联合国设立千年发展目标、全球防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基金会的成立功不可没。
◎和平使者
穿梭世界各地斡旋 形容自己“与时间赛跑”
安南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外交家,通晓英语、法语和非洲多种语言,在关键时刻是一位谈判能手。他对国际和平的贡献有目共睹,无论是非洲战乱、中东危机,还是东帝汶骚乱、阿富汗战争,或者是在其他政治危机中,都有他穿梭斡旋的身影。安南曾经将自己的工作形容为“与时间赛跑”,被称为世界上最忙碌的“和平使者”。
1998年2月,安南曾亲赴巴格达调解美国和伊拉克关于武器核查的危机,在巴格达,他与萨达姆一起抽雪茄,共同讨论伊拉克的未来。通过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成功化解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一支雪茄的青烟代替了炸弹的硝烟,为避免战争、和平解决这场危机带来了希望。
2001年10月12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宣布,联合国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共同分享2001年诺贝尔和平奖。该委员会表示,这一决定是为了表彰安南为创建一个“更有组织与和平的世界”所作出的努力。该委员会还高度赞扬了安南自五年前担任秘书长以来为联合国所注入的新活力,以及在消除贫困和与艾滋病和国际恐怖主义抗争中所作出的贡献。
无论在联合国秘书长任期内还是卸任后,安南为了和平使命,在世界各地穿梭访问,调停斡旋,化解危机遏制冲突,防止战争,呼吁和谈,谴责暴力。
卸任联合国秘书长后,安南于2007年在瑞士成立了科菲·安南基金会。作为独立非营利组织,该基金会主要关注贫困、饥饿、武装冲突、国家治理与发展等问题。
◎中国渊源
任期内曾七次访华 鼓励年轻人勇敢开发
安南与中国渊源颇深,就任联合国秘书长期间曾于1997年5月、1998年3月、1999年11月、2001年1月、2002年10月、2004年10月、2006年5月七次访华。2012年和2016年,安南分别获得第三届和第七届孔子和平奖。
2015年4月22日,安南在北京出席《安南演讲集——— 我们人民: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联合国》《安南回忆录——— 干预:战争与和平中的一生》中文版首发仪式。在演讲中,安南坦言以图书出版的方式能从精神上更贴近中国和中国人民。他认为自“9·11”之后产生的巨大变化导致联合国成员之间巨大的分裂至今仍没有愈合。对于年轻人他尤其要说,不要为年轻时不知道做什么而焦虑。他鼓励年轻人,“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等待着你们去勇敢开发,这个世界也会因为有你们而变得更好。”
2015年4月21日至22日,安南一行还到访北京大学,展开对北大的访问和交流活动,与师生座谈并发表演讲。演讲中,安南首先提到,中国与非洲在古代都有关于“和”的箴言,证明自古以来“和谐”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常常被对财富和权力的追求迷失了双眼。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门艺术,在联合国工作的几十年中,安南对其中的艰辛有着深刻的体会。他认为,和谐的根基有三:和平与安全、可持续和兼容性的发展以及人权与法治。这三者共同为社会的和谐与繁荣发展奠定基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与非洲之间合作与往来日益丰富,双方都希望世界整体的格局是和平稳定的。
人物档案
1938年4月8日
安南生于加纳库马西市。
早年,安南曾就读于加纳库马西理工学院(现恩克鲁玛科技大学),并留学美国和瑞士,先后获美国麦卡莱斯特学院经济学学士学位和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硕士学位。
1962年
安南进入联合国工作,曾就职于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联合国难民署、纽约联合国总部、世界卫生组织等部门。
1974年
中东“十月战争”后,他担任驻开罗的联合国紧急部队民事长官。
1986年
安南升任联合国助理秘书长。
1993年
安南出任联合国负责维持和平事务的副秘书长,主管联合国在各地的维和行动。
1996年12月17日
第51届联大任命安南为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
1997年1月1日
安南正式就职,并于2001年取得连任,任期至2006年12月31日结束。
1998年2月
安南曾亲赴巴格达调解美国和伊拉克关于武器核查的危机,并与伊拉克达成了协议,为避免战争、和平解决这场危机带来了希望。
2001年10月12日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宣布,联合国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由于在促进世界和平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相关链接
曾有两段婚姻妻子是瑞典艺术家
安南的遗孀娜内·拉格尔格伦出生于斯德哥尔摩一个瑞典法律世家,是一名律师和艺术家。
在遇见娜内之前,科菲·安南曾有过一段婚姻。1965年,他与尼日利亚姑娘蒂蒂·阿拉基亚结婚,两人育有一儿一女,1969年女儿艾玛出生,1973年儿子科乔出生。随着安南在联合国的职位不断提升,他将全部心血和经历都倾注在工作上,却顾不上家庭,引发了妻子强烈的不满,最后提出离婚。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安南在日内瓦认识了娜内·拉格尔格伦,她当时作为法学专家任职于联合国难民署。1983年安南调往纽约,娜内经过考虑后决定追随他前往纽约。1984年,安南和娜内在纽约结婚。
1997年,安南就任联合国秘书长后,为了支持丈夫开展工作,娜内辞去在联合国的工作,专心从事绘画艺术的研究。(据《法制晚报》《北京晚报》报道)
新闻推荐
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20日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落实市委常委会部署,进一步加强本市疫苗管理工作;部署加强质量认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