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莉亚、安比、云雀、摩羯……今夏台风一个接一个。你是否感觉到今年台风的预报比往年更加精准、及时?这是因为2016年11月升空的风云四号卫星上,那些实现了技术代际提升、步入世界先进水平的“风云眼”,在三万六千公里的地球静止轨道上洞若观火地凝视着台风的一举一动,并以前所未有的15分钟一次的频率汇报给地面气象中心。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风云四号已实现了两个“世界首次”: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GIIRS)首次实现了大范围高频次大气垂直探测,给台风“玛莉亚”15分钟做一次“立体扫描”;它获取的数据成功应用于全球/区域通用数值天气预报系统(GRAPES),首次尝试交互式“观测-预报”,为我国台风路径及天气系统的观测预报成功开启了一种全新模式。
为了这一天,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风云四号”研发团队整整奋斗了21年。在这个过程中,团队先后破解了诸多技术难题,实现从基础机理到核心元部件再到系统集成全创新链自主可控,由此确保风云四号的两只“超级慧眼”——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和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打上了纯正的“中华牌”标签。
这两大红外光学载荷成功抢占了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在国际上竞争的制高点,使中国在国际上率先实现高时效对地三维探测,对提高我国气象卫星全球观测能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次,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在诸多台风监测和预报过程中不负众望,成为我国气象预报的“独门秘笈”之一。作为全球首台静止轨道上具有垂直探测能力的载荷,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在业务运行模式,可以实现30分钟一次区域大气温湿度三维探测,这使得风云四号具备了高频次的大气快速探测能力,在该领域成功实现国际“领跑”。
□据《文汇报》
新闻推荐
新华社电第18届亚运会第一枚金牌19日在雅加达国际展览中心产生,即将29岁的中国武术男子长拳选手孙培原获此殊荣。孙培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