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产业蓬勃兴起,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重要切入点。在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国内外专家共同探讨智能机器人领域新兴应用与实践、市场前景以及投资热点问题。
新应用不断出现
从被关在“安全笼”中完成作业,到与人类近距离“共事”,再到具备自主认知环境、相互交流能力,在车间自如行走,完成多样化工作,工业机器人将“智能制造”愿景逐步变为现实。
“随着机器人易用性、稳定性以及学习能力不断提升,机器人应用领域不再只是简单的抓取、搬运和装配等被动式操作,如人手一般自动灵巧的机器人已成为工业机器人重要研发方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副教授阿尔韦托·罗德里格兹认为,人机协作就是将人的认知能力与机器人的效率结合在一起,从而使人可以安全、便捷地使用。
如今,智能服务机器人产品类型更加丰富,自主性持续提升,由率先推出的扫地机器人、送餐机器人向陪护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方向延伸,服务领域和对象不断拓展,机器人本体体积更小、交互更灵活。
外科手术中离不开小刀、镊子等工具,微创手术机器人实现了对传统手术方式的颠覆。由天津大学研发的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妙手S”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已完成近50例临床手术。该项目负责人、天津大学副校长王树新介绍,“妙手S”机器手臂的虚拟力触觉反馈能力能够将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触觉传递给操作医生,以便随时调整、制定精确的手术方案。
“刚性器械本身已经在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柔性器械则要与人体相适应。如何缝合伤口、感知手术相关信息,并在几秒内完成操作,刚柔结合是新一代机器人必须考虑的问题。”王树新说。
占据产业制高点
当前,全球机器人领域的龙头企业都将目光聚焦到市场增长迅速的中国,通过与中国企业合作、加大研发力度等方式,不断创新产品形态,优化产品性能,凭借技术和资本优势在机器人领域迅速占据制高点。
在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与会专家纷纷表示,未来几年,中国将成为工业机器人市场新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如何打造工业机器人品牌仍要下苦功。“我们无论是量还是质,都存在‘卡脖子\’问题,如果核心零部件技术得不到突破,将制约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国投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世海说。
作为全球领先的运动控制系统和配件供应商,美国科尔摩根公司推出的解决方案被全球60%的协作机器人厂商采用。该公司全球副总裁乔什·英曼表示,创新、高性能、灵活将改变机器人市场游戏规则。“近几年,科尔摩根聚焦改变出行方式、丰富餐桌、养老康复等目标,努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在今年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外观设计可爱、轻便又小巧的服务型机器人成为焦点。家庭服务型机器人的功能大多比较单一,未来可以做到一机通用吗?“机器人发展都要经历先专用再通用的过程。”百度风投首席执行官刘维相信,未来几年,有赖于感知、计算、数据等领域的发展,服务型机器人将被重新赋能,搭载家庭类通用模组和多传感器技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断提升,趋于理想化的家庭机器人体系将形成。
关键是拥有核心技术
“未来几年,中国仍将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但存在严重逆差。国内企业收购成熟技术主要集中在欧盟、日本及韩国,但机器人多数前沿技术集中在美国。”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国家“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赵杰认为,机器人自主品牌产品性能与重点行业领域的中高端应用需求矛盾依然突出,双重压力倒逼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走向性能优先道路。
目前,我国新增工业机器人中超过70%依赖进口,国内市场中高端机器人应用领域几乎被国外品牌垄断,国产机器人则以搬运和上下料机器人为主,处于行业低端。“国产工业机器人要从低端向中高端发展,市场驱动向技术驱动转型是走出低水平重复局面的必由之路。”赵杰说。
“市场上卖得最好的产品往往不是薄利多销,而是厚利多销,没有过硬的产品,谈产业发展都是空中楼阁。”赵杰说,再好的商业模式也需要过硬的机器人产品来支撑,差异化创造附加值才能使机器人企业更具竞争力。
推动机器人技术与产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从基础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核心部件、核心软件、核心器件、应用工艺及系统解决方案等多个方面全面突破,协同发展。
“机器人产业不能一蹴而就,缺少核心技术的企业难以存活。”赵杰表示,未来5年,机器人企业将进入大浪淘沙时期,迎来良性发展的好时机。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客户端8月21日消息,因为不喜欢女儿选的女婿,广东省佛山禅城一对父母,拒绝提供户口簿给女儿办理登记!女儿与父母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