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藓虽生长于潮湿的角落,但它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顽强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花朵”。清代袁枚的这首小诗,读来令人感动,也启人思考立德树人的道理。
现实中,总是不乏不甘平庸、努力生长的“苔花”。“带母上大学”的残疾学生魏祥,战胜贫困圆梦北大的河北女孩王心仪,走出大山的春蕾女童合唱团……那些奋斗着的青春身影,传递着激励人心的正能量。
在教育的蓝天下,不应有“好生”“差生”的区隔与偏见。长期以来,唯考试、唯升学的评价导向影响较广。“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像流水线那样搞批量生产是行不通的,特别需要根据个体的禀赋因材施教、精耕细作。一些人眼中的“笨学生”,也许有健壮的体格、灵巧的妙手或艺术的头脑。这些隐藏的成长密码,正等待着被教育激活。因此,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可说是教育的神圣使命。
无论是困境儿童还是“差生”个体,他们所面临的困扰和烦恼,映照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也时刻提醒我们维护教育公平的尊严。而这,需要全社会携手同行,不断地集聚众智、凝聚众力。加大真金白银的投入,做大教育的“蛋糕”;注重教育资源在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均衡分配,有效填平“教育洼地”;多措并举,健全完善各项配套措施,用制度夯基垒台、兜住底线……一心一意办教育、真抓实干促改革,才能为“苔花”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教育给予人的深刻影响,往往是绵延一生的。我们期待着,教育的阳光洒满大地,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各显其能,如同星星点点的“苔花”,怒放作花香四溢的春天。
新闻推荐
2015年3月3日,章公祖师肉身像在匈牙利自然科学博物馆展出。钱江晚报图12日,备受海内外关注的福建“章公祖师”肉身坐佛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