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前夕,10月15日,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率团访问大连理工大学,为的是继跨海大桥、海底沉管隧道后又一种跨越深水域的创新型交通构筑物——悬浮隧道技术。
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现场。图片来源: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网站10月22日发布消息称,10月15日上午,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港珠澳大桥项目总经理林鸣率团访问大连理工大学,与大连理工大学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
上述消息称,林鸣总工程师、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张华勤院长与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董国海主任代表三方签署悬浮隧道技术产学研合作协议。
协议指出,三方将通过多种形式、多层次的技术交流,组建产学研合作团队,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在项目设置、资源配置、人才培养、成果共享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推进悬浮隧道工程技术研究工作。
悬浮隧道建设是中国科协2018年发布的我国面向未来的12个重点领域60个重大科学问题之一,是面向未来、面向科技前沿、具有重大挑战的世界级难题,是未来解决峡湾跨越、深海通道等重大交通工程的重要方式,对引领我国未来交通运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悬浮隧道工程技术研究将利用数学模型、物理模型、理论分析、设计评估等多种手段,开展悬浮隧道涉及的水动力与结构、锚固系统、连接结构、工程材料、施工工法及装备等一系列专题研究,拟在工程理论、关键技术及施工装备等方面形成多项突破。这些创新将引领和推动我国在水动力学、流固耦合、结构岩土、工程材料等多个学科和领域的进步,将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今年6月13日,面向国际前沿的前瞻性重大科研项目——悬浮隧道工程技术研究在广东珠海正式启动,联合研究组共同签署了《悬浮隧道工程技术研究合作协议书》,见证了“中交悬浮隧道工程技术联合研究组”揭牌仪式。
据《中国交通报》报道,该项研究由林鸣担任总工程师的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荷兰隧道工程咨询公司、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单位,通过产学研协同、国际国内同步平行的研究模式,共同成立中交悬浮隧道工程技术联合研究组。
这次林鸣所率领赴大连理工大学访问团队中,就包括上述项目的多个相关单位负责人。大连理工大学网站的消息称,“中交集团科学技术部、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部、大连跨海交通项目部,交通部天津水运科学研究海岸河口部、科技处等部门负责人陪同来访。”
此次率队访问大连理工大学的林鸣是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也是大桥的灵魂人物。
大连理工大学校长郭东明在会见中表示,港珠澳大桥作为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充分体现了中交集团为国家建设作出的巨大努力和贡献。“悬浮隧道工程技术研究”是面向国际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重大科研课题,希望通过此次签约,三方通力合作,为推动中国悬浮隧道工程技术引领世界再立新功。
林鸣表示,多年来大连理工大学为国家社会经济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中,众多大连理工大学校友参与其中并担当主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签约既是三方多年来紧密合作的果实,又是合作的新起点,希望三方围绕协议内容,加强交流沟通,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加快推进悬浮隧道工程技术研究取得新突破。”
新闻推荐
第二十八条监察机关调查涉嫌重大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根据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调查措施,按照规定交有关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