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中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京津城际开通。十年间,中国高铁的营业总里程超过了2.5万公里。在神州大地上飞驰的“和谐号”“复兴号”,成为越来越多中国百姓出行的首选。中国高铁今天的成绩,是科研工作者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贾利民就是领军人物之一。
“核心技术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这是贾利民最爱说的一句话。
2008年,科技部与原铁道部共同发起的《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启动,计划在消化吸收外国技术的基础上,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一代时速350公里及以上高速列车,之后,科技部又启动实施了高速列车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贾利民担任了行动计划的总体专家组副组长和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
2010年,贾利民在多年苦心钻研后,提出了高速列车技术谱系化的概念、技术架构和实现途径。
2017年6月,“复兴号”高速动车组CR400AF和CR400BF正式在京沪高铁上投入运营,成为高速列车谱系化技术面向中国铁路行业需求定制的成果。
贾利民作为其中一员的中国高铁科技创新团队并没有满足于CR400系列,以他为首的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和相关科研团队目前正在攻关运营时速达400公里并且具有跨国互联互通能力的新一代高速列车。
贾利民1963年出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驻地,边疆艰苦的生活环境磨炼出了他吃苦耐劳的个性。7岁随父母回乡探亲时,他才第一次见到火车,尽管只是老式蒸汽机车,但仍令他感到震撼,并开始对火车着迷。出于对铁路的浓厚兴趣,1980年,贾利民填报高考志愿时,全部三个志愿都报的是铁道院校,并最终被上海铁道学院(今已并入同济大学)录取。工作之余,看书是贾利民的最大爱好,“因为我觉得技术创新最终要为人服务,科研人员只有获取广泛的知识,才能创造出经济划算、社会需要、百姓喜欢的产品。”据新华社电
新闻推荐
瞄准8亿农民 一揽子增收新政将实施 创新收益分享模式,土地经营权入股将实行负盈不负亏分配机制
促进8亿农民持续增收既关乎乡村振兴的实现,也是今年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记者获悉,职业农民增收专项激励计划已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