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中国气象事业发展咨询委员会(简称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作为气象高端智库,咨询委员会今后将围绕气象事业改革发展和科技创新、气象参与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等方面开展高水平战略谋划与决策咨询,为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献计出力。
这一“智囊团”是国家气象战略与决策高级专家咨询机构,也是国家新型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加强气象与社会联系、把握国家重大战略方向和政策导向的重要渠道,促进气象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参谋。
在当日召开的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上,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雅鸣向首届委员颁发聘书。委员每届任期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任首届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
“成立咨询委员会,是推进气象智库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引领全国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刘雅鸣说。
我国气象事业虽取得长足进展,整体实力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在新时代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过程中,仍面临机遇与挑战,迫切需要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战略谋划与咨询。刘雅鸣希望,咨询委员会凝聚力量,在引领发展、科技创新、培养人才、支撑决策、服务社会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有力助推气象高质量发展。
“中国气象事业发展应具备“大气象”视野,涵盖地球系统相关学科、与气象关联紧密的各行业等。”秦大河表示,将充分发挥专家智囊优势,从更高站位、更广视角、更大格局开展战略咨询工作,提出更多有价值、有分量的意见和建议。
27名委员是来自气象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相关领域的有关领导、专家和知名学者,其中有14名两院院士。
在会上,“大咖”们各抒已见,对未来的气象战略咨询工作进行充分讨论,可谓“干货”满满。
他们对气象事业发展有哪些期待?
未来又将从哪些方面建言献策?
一起来看看!
中国气象是全球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咨询委员会进一步打开国际视野,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出发,站在全球气象发展的角度,着眼前瞻性、系统性、科学性问题开展工作。——秦大河
在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环境与经济是可以双赢的。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从环境容量、承载力、适应边界等方面科学评估气候变化风险,为国家决策提供依据。——杜祥琬
当前气象科技领域仍有“卡脖子”问题,重大核心技术与国外尚有差距,必须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加大自主创新研发力度,希望咨询委员会在推动气象科技攻关方面发挥作用。——许健民
咨询委员会开展工作应着眼未来,尤其是未来几十年气象事业发展的短板可能出现在哪些方面?战略研究具有挑战性,但要追上世界先进水平,必须在增强前瞻性上下功夫。——丁一汇
气象是军民融合的重要领域,在信息共享共用方面走在前列。我将结合自身工作,从政策、法规等方面为推动气象军民融合出谋划策。——宋君强
咨询委员会是联通相关部门的一个好渠道,期待充分发挥“桥梁”作用,推动气象部门与各领域、各行业及社会公众的连接。——张洪涛
近年来的局校合作有力推动了气象人才成长,希望继续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和多学科优势,通过咨询委员会推动气象学科资源整合、科教融合与人才培养。——李北群
咨询委员会开展工作既能“顶天”、也可“立地”,例如在脱贫攻坚这一广接地气、普惠大众的工作中,易地搬迁选址、气候资源评估等与气象相关的工作大有可为。——罗宁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研究气候变化经济学的威廉·诺德豪斯,这一学科地位已得到国际认可。气象在经济领域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希望围绕这一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咨询建议。——魏一鸣
今后,“智囊团”将在这些方面献计出力——
围绕气象事业发展的全局性重大问题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
围绕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前瞻性、储备性专题调研;
对重大战略规划、重大项目工程方案等进行论证、评估,围绕国内外气象领域合作提出研究咨询建议。
(原题为《“大咖”云集,这个气象“智囊团”不简单!》)
新闻推荐
在位于百朋镇分龙村的凤山水库脚下,群山环抱,连片的芭乐黄金百香果犹如远离尘嚣的来客,静若处子般地等待着发现它的人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