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汇聚创新发展力量 打造公安警务品牌 聚焦全市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建设攻坚战

来源:莱芜日报 2018-10-25 01:01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孔浩 通讯员 郝效德 曹建强

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牢固树立“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公安工作的根基”的工作导向,立足“强基层、打基础、利长远”,全力推动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建设攻坚战,创新提升基层基础管控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全市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建设亮点频现。

亮点1

探索建立“社区民警考核积分制”

社区警务落地生根

如何更好地激发社区民警工作积极性?今年以来,市公安局探索建立“社区民警考核积分制”,充分考虑社区管控难易程度和社区民警个人差异,科学设置核心考核指标,考实评准社区民警工作成效,助推社区警务工作扎实深入开展。

定人定岗,明确“谁来干”。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推行“1+2+N”社区警务和“一村一警务助理”工作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社区民警配备和警务室配置要求,积极争取,克服困难,全力推进社区民警专职化建设,确保社区警务工作真正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去落实。截至目前,全市60个社区全部落实了专职民警,并配备辅警72名,网格员1096名,有效解决了警务室“空巢”现象,为各项社区警务工作开展提供了人员保障。

明责定位,明确“干什么”。制定出台《社区警务工作规范》《社区民警工作职责》,规定了社区民警信息采集、安全防范、实有人口管理、阵地控制、矛盾化解、服务群众等6项基本职能。建立并严格落实社区民警管理使用制度,保障社区民警每周不少于20小时沉到社区。坚持社区党建工作与社区警务一体建设,积极推动社区民警担任社区党支部(总支)委员,主抓社区综合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全市所有社区民警全部担任了社区党支部(总支)委员,有力地推动了工作开展。

聚焦主业,明确“考什么”。制定下发了《社区警务工作考核办法》,明确了社区警务工作考核目标。其中,基础分90分,分为信息采集、安全防范、人口管理、阵地控制、矛盾排查化解和服务群众6大项,逐一明确各项所占权重以及考核的具体内容和标准。对与社区民警工作职责相冲突的一律不予纳入,并在基础分外单独设置“加扣分项”。

同台竞比,明确“怎么考”。对社区民警实行全局大考核、大排名。在考核周期上,坚持月考与季考相结合。对适用于实地核查、随机抽查的项目,由市公安局治安部门牵头,从各分局以及消防、反恐、禁毒、出入境等业务警种抽调专业力量组织考核组,每月随机确定全市1/3的社区民警进行考核,确保在一个季度内对全体社区民警考核一遍。季考重点针对110警情、巡逻抓获、“一标三实”等战果性指标以及重大加扣分事项,对全体社区民警开展集中考核。在考核方式上,实行网上考核与实地核查、正向考核与责任倒查相结合。在每个季度结束后,依据月考和季度情况,汇总得出社区民警季度考核原始成绩。

奖惩并举,明确“如何用”。对社区民警的考核,实行月通报、季排名、年奖惩。依据季度考核结果,每季度评选“季度之星”,对年度考核排名前列的社区民警给予专项表彰。对排名靠后的社区民警和所属社区民警考核平均成绩落后的分局、派出所,逐级落实亮牌警告、约谈提醒、诫勉谈话等措施,纳入重点管理。

通过探索推行“社区民警考核积分制”,推动了社区警务责任落实。坚持“干什么、考什么”,真考严考,以考核推动社区警务标准落实,促进了社区民警归位履职。坚持以实绩论英雄,社区民警考核成绩与个人荣誉表彰、成长进步直接挂钩,社区民警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广大社区民警扎根社区,扎实开展信息采集等基础工作,社区警务工作效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做实“一村一警务助理”全力打造农村治安管理新格局

今年以来,市公安局借助全省基层基础建设三年攻坚战东风,以“全面化、规范化、实效化”为目标指引,做实“一村一警务助理”工作,全市1024个行政村实现警务助理全覆盖,激活了农村治安稳定神经“末梢”,开创了派出所警务工作新局面,夯实了农村治安防控根基。

“三强化”筑牢农村治安防范基石。强化党政共识,市委、市政府将公安“一村一警务助理”列为党政工程,以两办名义出台基层基础攻坚两个《意见》,对警务助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市公安局制定出台《警务助理工作规范》《警务助理考核办法》,各区全部以区委(工委)、区政府(管委会)名义出台警务助理系列文件,为警务助理工作开展提供政策保障。强化队伍建设,按照“个人申请、单位推荐、派出所审查、镇(街)审核、统一竞聘”的程序,积极协调6个区委(工委)、区政府(管委会)、1024个村居,通过广泛动员、统一选聘,并以各区委(工委)、区政府(管委会)名义颁发聘书,实现了警务助理队伍身份“合法化”。强化统一保障。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将警务助理补贴、装备、办公等保障到位,调动警务助理工作积极性。

“三项机制”提升警务助理规范化管理水平。建立量化管理机制,依托全市120个警务室,按照临近每3-4个村居为单位,划分警务区52个,将警务助理职责进行量化,分解到村到人,实行地域互助、责任共担。警务助理在社区民警指导下围绕担好“八大责”当好“八大员”开展工作,严格落实“周汇报、月考核、季评议、年测评”工作机制,做到对警务助理工作的“日清、周报、月结”,对工作不力、发挥作用不明显的警务助理实行黄牌警告、实名通报。建立常态培训机制。以岗位职责、基本业务技能、常用法律法规为重点,通过“岗前培训、集中培训、警种授课、以会代训”等形式,严格落实“周例会、月跟班、季练兵”制度,发动各区党委政府、驻地镇街、牵头警种、派出所四级开展常态培训,不断提升警务助理实战化、职业化、专业化水平。编制警务助理“顺口溜”“快板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让警务助理知道“干什么、怎么干”。截至目前,全市共组织召开各类培训180余场次,开展治安、交通、法制、消防等专题授课培训20余次,全市警务助理队伍呈现常态参训、不间断吸氧的良好状态。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加强对警务助理队伍的日常管理和考核,制定《警务助理考核细则》,警务助理手机APP上线运行“警务助理绩效考核系统”,针对警务助理“到岗率、巡逻率、管事率”等实行量化考核,社区民警是警务助理考核的第一责任人,派出所综合测评,并将考核结果提交驻地党委政府,作为发放补贴奖励的依据。建立警务助理退出机制,对年内连续2个月或累计3个月考核不合格,或因年龄偏大、身体健康等原因无法承担日常工作,以及发生违法乱纪等问题的,及时清退并改聘。“四大提升”彰显警务助理工作实效。推行“一村一警务助理”,将“警务阵地”前移到农民家门口,村村架上了“望远镜”“千里眼”,安上了宣传“扩音器”,增添了为民服务“腿脚”,农村治安现状实现“四大提升”。基础信息采集质量大提升。警务助理发挥其“人熟、地熟、事熟、情况熟”“四熟”优势,利用其“民的身份”“警的形象”,第一时间掌握社情民意。矛盾化解水平大提升,充分发挥警务助理“调解员”和“情报员”作用,小纠纷就地调解消化,大矛盾及时预警上报,确保小事不出街、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截至目前,警务助理已成功调处矛盾纠纷480余起,提供信息200余条。治安防控水平大提升。警务助理依托网格化巡防,在三级巡防网格内深入开展联村联防,提高了见警率和管事率,收集案件线索,预防和减少案件发生。通过协管交通、消防等,及时排查整治交通安全、火灾线路隐患等,确保社会面安全稳定。警务助理利用其从群众中来、在群众中工作的优势,当好群众的“宣传员”“解释员”“服务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实现大提升。

着力提升社会面见警率管事率

让群众有更多安全感

市公安局立足实际,将主城区划片包干,优化勤务机制,高效集约用警,最大限度提高社会面见警率、管事率。

驻勤巡防与流动车巡相结合,屯警街面。科学布警。按照“定点、定线、定人、定责”的原则,在主城区重点部位和主干道交叉路口设置驻勤点,每个驻勤点配备1组巡逻力量和必要武器警械,以驻勤点为中心,辐射周边主干道和重点区域,最大限度提高巡防覆盖面。步车协同。巡防采取步巡与车巡相结合方式进行,步巡组沿巡逻路线不间断开展往返巡逻,车巡组沿划定巡逻圈开展环形巡逻。步巡、车巡做到路线交叉、时间交叉,相互配合,最大限度织密巡防网。发挥天网优势。坚持人巡与机巡相结合,保持与街面巡防力量的实时无缝对接,实行全时空、全天候、立体化巡防。

巡逻盘查与治安管控相结合,显性用警。明确各驻勤点和巡逻组在街面巡逻、盘查可疑人员和车辆、检查发现安全隐患、打击现行犯罪、处置突发事件、接受群众求助、宣传防范等方面职责,设计统一表格,每天一统计,每天一通报。加强盘查检查。采取动态巡防与静态设卡盘查相结合模式,对可疑车辆、可疑人员及可疑物品等安全隐患进行重点盘查。特别对盗窃案件高发时段、重点卡口进行高密度盘查,主动发现违法犯罪线索,抓获现行。加强基础要素管控。把重点单位、“九小场所”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情况以及加油站、网吧、旅馆和寄递物流网点实名制落实情况等作为巡逻检查重点,发现隐患及时处理或移交属地派出所,加大处罚力度,倒逼管理制度落实。

研判预警与安保需求相结合,精准打防。在提高街面见警率的同时,加强分析研判和指挥调度,将警力精准投放到案件多发时段和重点区域。每天对各派出所辖区特别是城区主要道路、重点区域发案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及时推送各驻勤点和巡逻组,科学调整警力部署,加强重点时段、重点路段和重点部位的巡防密度和频次,实现精准布防和靶向打击,提高巡防针对性。

建设民警中队数字警务室构建基层道路交通现代化管理模式

市公安局着力提升交通管理工作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水平,投资371万元,建成口镇、雪野、大王庄等10个公路巡逻民警中队数字警务室,率先在全省完成建设任务。中队依托数字警务室,规范完善视频巡查、区域联动、人脸识别、缉查布控、研判调度五大功能应用,全面打造道路交通现代化管理模式。

视频巡查,实时掌握辖区交通状况。将辖区95处卡口、209处球机、130处电子警察图像接入数字警务室指挥大屏,实现对辖区1条国道、7条省道、18条县道、61条乡道的434处重要点、段的视频巡查,一人即可实时掌握辖区交通状况,对交通违法、交通事故、突发事件及时进行抓拍取证,道路交通管理从“路面”到“桌面”,极大地节省警力、物力,推动管控效能大幅提升。

区域联动,构建严密防控网络。依托智能交通综合管控平台、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对嫌疑车辆实时布控追踪、实时卡口预警,支队、大队、中队三级同时接到报警,形成区域报警联动,区域联合查控。平台对预警点位设备与周边视频设备进行关联,预警生成后,周边视频图像自动在数字警务室大屏播放;在地图上显示嫌疑车辆轨迹,直观展现车辆行驶状态。通过区域联动和设备联动,构建成严密防护网,极大提升防控能力。

人脸识别,实时比对驾乘人员身份信息。利用卡口高清人脸摄像机和人脸识别系统,可对嫌疑车辆主、副驾驶人像进行实时比对,立即确定驾乘人员身份、家庭住址和名下车辆等信息。此举率先在全省实现卡口人脸照片实时比对预警,实现图像信息由“人工比对”向“智能识别”转变,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缉查布控,精准打击道路交通违法。依托车辆大数据研判系统和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勤务模式,实现对逾期未检验、未报废、强制注销、假牌套牌、遮挡号牌等重点交通违法的精准打击。今年以来,全市交警依托缉查布控系统拦截违法车辆2683辆,拦截成功率达98%,处罚率达100%,比对分析套牌、假牌、遮挡号牌车辆393辆,有效震慑了涉牌违法行为。

研判调度,建立扁平化指挥调度体系。通过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建立起支队、大队、中队互联互通的三级集成指挥调度体系,落实“三级六长制”,全面推行集指挥、研判、调度于一体的扁平化指挥调度体系,通过对讲机、视频点名,对各大队、中队安保工作进行实时调度,确保各项安保措施落实到位。

自民警中队数字警务室建成以来,支队共查处酒驾违法368起,货车非法载人违法173起,涉牌涉证违法9730起,比去年同期分别上升15.4%、19.3%、264%,营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确保辖区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新闻推荐

宿迁大爷ICU昏迷30个小时 醒来写下“老婆今日过生日”

孙大爷的字条 现代快报10月24日消息,在妻子过生日时,怎样的表达才是最深情的呢?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最近宿迁市的一位64...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汇聚创新发展力量 打造公安警务品牌 聚焦全市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建设攻坚战)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