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居民的退休生活活力四射。崔冬妮摄文/半岛记者曹现梅李晨图/半岛记者徐玮苓(署名除外)
一颗心,脉动了一群人的心;一份牵挂,搀起了万千老人的手。今年10月是我国第九个“敬老月”。送温暖、办实事、解难事,近年来,市北区通过全方位的努力和一系列举措,让老年人切实享受到社会发展的红利,收获了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孝亲敬老的社会风尚蔚然成风。
有个目标,叫老有颐养
幸福来敲门,嘘寒问暖忙
“您好,我是过来探望您的志愿者。”每周,72岁的陈女士都会收到一次这样的问候。原来,从今年8月份起,“幸福敲门”行动启动,市北区户籍、年满60周岁以上的独居老人可申请服务。据悉,“幸福敲门”服务时长34个周,采用以“关心慰藉”为主、“实物关怀”为辅的慰老方式,由楼组长或志愿者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进行一周一次的探视关怀,探视时为老人送上一盒牛奶。在此基础之上,为每位独居老人增加每季度安全检查项目,从老人居家安全方面出发,对老人生活环境包括水、电、暖、设施等进行全方位的摸底调查,建立安全档案,赠送消防器材,消除老人家中的安全隐患。截至10月初,“幸福敲门”符合条件老人的申请已达6378人。目前,申请还在不断增加。
贴心“医管家”,护航助健康
家庭医生团队定期上门量血压、测血糖、做心电图,还能根据身体状况,给予合适的指导,自从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家住延吉路66号的鹿先生就享受到了这一福利。如今,越来越多的市北老人感受到,政府花在提高老人医疗条件上的钱越来越多。几年前,不少从企业退休的老人还在为体检苦恼。而现在,他们不再发愁了,因为,年满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可免费进行体检。
养老就医“私人定制”、72家医疗机构全部开通绿色通道、标配专业护理人员……作为老城区,市北区老年人占总人口的51.65%。如何让老人享受到医养结合带来的切实福利?如何完善医养结合道路上的配套政策?2018年3月,市北区卫计局积极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小型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合作,推动医养结合工作向纵深发展。在医养结合的道路上,市北区正探索出一条适合区情的“市北路径”。
“食”惠送到家,保险真给力
“真是多亏了咱社区,我和老伴儿才能每天吃上热乎乎的饭。”在郑州路社区,83岁老人张福德感激得连连称谢。据悉,自从社区开设了助老大食堂,居委会就安排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免费送餐。老伴儿长期生病卧床,自身健康状况又不佳的张福德便是享受送餐服务的居民之一。记者从市北区民政局获悉,类似这样的助老大食堂,在市北区有40处。此外,为了更好地服务老人,还配备了137处日间照料中心。拥有多功能活动室、阅览室、棋牌室、休息室、康复训练暨心理疏导室等多个功能空间的日间照料中心,是一处集娱乐、休息、保健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场所。
如何让老人居家生活更安心,市北区为60岁以上老年人购买的意外伤害保险让不少老人解了忧。不久前,因为一次意外摔倒,85岁的刘秀珍治疗花了两千多。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在邻居的提醒下,她通过政府投保的意外伤害保险理赔了近两千元。经济的压力没了,老人的心情也舒坦起来。
文化也多娇,结伴来赶俏
穿上华服、走起T台的时尚阿姨,玩起剪纸、秀出手艺活儿的奶奶,说着一口流利英语的“老”同学……这几年,68岁的王振华发现,身边像她一样的文艺咖越来越多了。而她也发现,市北正努力通过各种创新的方式和举措为他们这些文学爱好者们提供学习的便利以及展示的舞台。
记者从市北区老人大学了解到,目前,区老年大学有两个校区,辽阳西路校区和鞍山二路校区,并在街道开设12所分校,共有900余人前来学习。此外,市北区文化和新闻出版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在135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设立公益文化讲堂,聘请专业老师,举办5000节公益课。
新闻推荐
海洋二号B卫星成功发射 开启我国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建设新征程
自7年前成功发射海洋二号A星之后,10月25日,海洋二号B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开启了世界首个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