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部分医院“傍名牌”的方式和手段不断扩展,手段五花八门,“立体忽悠”百姓,让人真假难辨。
——“假APP”。 2017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官方微博上发布的一则“假冒协和APP”的声明引起广泛关注。医院声明,挂号请认准协和唯一官方APP“北京协和医院”。
这已经不是知名医院第一次遇到类似情况。山寨者多借用盗用正版APP的图标和名称,让山寨版和正版看上去难辨真伪,误导用户下载。
——“假合作”。一家名为“北京远程视界眼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的企业涉诉数十起,因为“融资租赁合同纠纷”导致与其合作的众多医院被追债。而吸引不少医院与其合作的原因之一,就是北京远程视界集团重点合作对象中,标注着北京协和医院等“大腕”。而北京协和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和该企业无任何合作。
——“假专家”。在一些网站的健康频道上,《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中老年人必须坚守8大防线,百万人已收藏!》至今仍可搜索。但北京协和医院回应:该院既没有姓沈的副院长,也没有叫沈翠丽的教授。
——“假出诊”。有些医院称知名医院的退休医生在该院坐诊,或称某教授是他们的远程会诊专家。例如,河南某地级市的医院就曾公开宣称,该院请到北京协和医院一名专家去该院坐诊。专家是真有,但该专家当时根本不在河南,而是在北京给患者看病。
——“假产品”。 2017年,北京市协和医院药剂科教授张继春成了一款 “协和降糖神药——百姓降糖胶囊”的推荐人。然而,张继春压根不知道此事。不仅如此,网上很多标注的“协和指定商品”,都不是协和生产的。
一边是注册保护、监督惩处存在诸多空当,另一边是“傍名牌”现象借着一些互联网平台不断蔓延。
近日,不少患者反映通过百度搜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却进了在搜索结果中排名前列的 “复大医院”。百度回应称,上海复大医院的名称与上海复旦大学相关附属医院的简称存在一定的语义相似性,误导了患者的选择。
在微信平台上,大量“傍名牌”的虚假医疗信息也广泛流传。例如,一篇题为《血管外科专家推荐:一个方子将血管壁清理干干净净!千金难求》的文章在多个公号转载,而文中专家刘昌伟是北京协和医院的一位外科教授,并非中医,“根本不可能推荐这样的中药方”。
作为国家卫健委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北京协和医院只有北京的两个院区,近年来,不知怎么多了一堆不认识的“亲戚”。有的自称“协和医院某某分院”,有说是属于“协和医疗集团”,有说是“北京协和医院的连锁医院”或“与北京协和医院是技术上的上下级关系”。
记者以“协和医院”为关键词检索发现全国竟有1700多家。被这种情况困扰的不止“协和”一家,“同济”“华山”“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医院”等知名医院也是被“傍名牌”的重灾区。不仅是公立医院,“和睦家”这样的民营医疗机构也有上百个“山寨亲戚”。知名医院被“傍名牌”,吃亏的往往是公众。业内人士建议,一方面要把紧登记注册口子,不应再放任这种“傍名牌”现象蔓延。 “希望有关部门把真正的‘协和’‘同济’还给协和、同济,实际是把就医的公平机会还给全国广大患者。 ”北京协和医院党办主任段文利说。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据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官网消息,日前,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在京召开干部大会,宣布集团公司领导班子调整的决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