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记者徐抒彦整理
中国共产党成立95年来,虽然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本质特征不变,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具体内涵却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抗日战争时期,党正式提出了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1939年6月10日,陈云在《解放》第七十三期发表的《支部》一文中指出,“支部不但要在组织形式上具有核心的堡垒的姿势,而且要在实质上真正能起核心的堡垒的作用”。这样就必须建立起支部的基本工作,并分配和责成每个党员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员在我国各项建设中的作用日益显现。1977年,党的十一大首次在党章中提出“党的基层组织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同时,党章还具体规定了包括支部在内的基层党组织的6项基本任务。这实际上就是包括党支部在内的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基本特征与具体内容要求。
党的十二大党章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则提出,包括党支部在内的基层党组织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在讲到党的基层组织监督时,重点强调:“党的基层组织应当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履行三个方面的监督职责,即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了解党员、群众对党的工作和党的领导干部的批评和意见,定期向上级党组织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等。
新闻推荐
中国文化的性格作者:梁晓声出版社: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8月■陈华文这是梁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