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本文采访了湖南卫视工作室制度的设计团队,解析工作室制度如何打造湖南卫视节目制作生态的未来式。
来源:总监call你(ID:zongjiancall)
记者/谢金华 彭俊炜 田青艳 朱宇航
“面向未来的制作生态”是怎样的?怎样建立以工作室制度为核心的激励机制,为团队“铺垫好未来之路”?本文采访了湖南卫视工作室制度的设计团队,解析工作室制度如何打造湖南卫视节目制作生态的未来式。
工作室制度设计理念
节目制作中心主任黄宏彦是湖南广电的一名资深HR,对湖南卫视节目生产一线的团队管理制度更迭,他是亲历者,见证者,也是设计者之一。
“最早采取科组长制,一个节目就是一个事业属性的部门,做节目的组员包括科组长,都是事业编制,薪酬和级别相对固定,干多干少,全凭大家的专业热情;后来市场出现聘用制,电视台相应形成以节目为中心的栏目制,制片人可以根据节目发展需要自行聘用人员,有些栏目甚至可以自营广告赞助业务,但问题是,栏目下掉后,这队人马以什么方式存续?于是以主创人员为核心,以制片人名字命名的团队制应运而生——栏目下掉了,团队继续创作下一个节目。随着节目生产规模的扩大,一些项目,如《爸爸去哪儿》《歌手》,单个团队已经难以驾驭,往往需要好几百人跨团队作战,于是湖南卫视的调度中心改为节目制作中心,调度人员、整合资源、监制内容。最近几年,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公司化制作团队。公司化的运转机制极大的诱惑着体制内的制作团队……”
黄宏彦分析了卫视生产方式的历史沿革和每种制度的利与弊。他说:制度是跟着生产实际,跟着市场形势走的,当它不再适应当下的生产和创新需求,就必须升级。
“市场上,那些公司化运转的制作团队带来了新的生产方式:激励方式由奖励变成分红,生产模式由体制内的大而全、统包统揽变成专业分工商业合作,制片人由内容创作领头人变成了产品经理,创意,制作,宣发,营销全部要负责”。
节目制作中心副主任孙吉军进一步分析说,如果湖南卫视没有多年积累的平台优势和品牌号召力,在市场机制的吸引下,我们这支庞大的制作力量可能会迅速流向市场。
在资本优势和政策空白的双重刺激下,互联网视频行业急速膨胀,从传播、营销到制作机制,对传统电视台一度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这是湖南卫视的团队管理和生产方式面临的一个全新的变数。
如何最大限度的应对市场变化,吸收市场经验,释放体制内的生产力,激发一线团队创新活力,留住核心人才?频道经过调研分析,推出了工作室制度。
工作室制度的第一个设计理念就是,优化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首先体现在经济上,好方案有奖金,新项目有奖励,高收视有收视奖,更重要的回报在于:创新能力强,项目机会多,个人职业提升快。”频道党委书记、常务副总监周雄以非常直观的方式描述了工作室的激励机制。
收视好,有收视奖;创新好,有创新奖;宣传好,有宣传奖。设立工作室运行机制后,频道专门为工作室设立了项目价值奖。
项目价值奖最大的突破就是,创作人以奖励的形式分享创收红利,奖励工作室制作老牌项目的创收增收贡献,也奖励其新创项目的开源贡献。比如《我家那小子》收视和口碑俱佳,但因为是第一季,招商不理想,频道照样根据其创新度给予项目价值(开源)奖励;一些“综N代”难以年年创造收视爆点,但创收有保证,工作室也可分享创收红利。
创新才有项目,有项目就有奖励。工作室机制从不同的维度增加优质团队的收益,缩小体制内外的鸿沟。
工作室制度另一个用心深远的设计理念,就是用频道资源帮助制作人打造工作室品牌:制作人不仅用个人姓名命名工作室,还可以在节目宣发和内容中演绎和推广工作室VI。知名度即生产力,品牌就是硬通货,一个名声卓著的团队品牌拥有无穷的发展空间。这是工作室制度为优质团队提供的另一种软性获得感。
此外,工作室制度试运行期间,频道还赋予了工作室一定程度的用人自主权,用简化招录程序,约定奖金分配方式,鼓励制作人培养新的总导演等方式,助推工作室培养人才,壮大规模。
黄宏彦说,“工作室制度是全台改革发展交响乐的一个音符,实践证明,它起到了激活团队、提振士气、稳定军心、减少惰性的作用。”
三足鼎立
打造创新闭环
有了创新的动力,还要有创新的出口,让创意落地开花,为此,频道打通总编室、节目制作中心、创新研发中心三大板块的资源,构建全新制作生态。总编室用数据分析和编排策略提供创新引导和创作空间,创新研发中心以飙计划提供创新资源和创意方法,节目制作中心用工作室制度激活创新动力,湖南卫视的创新闭环由此形成。
新时段新节点
电视节目是线性播出,频道播出窗口不可能无限,为了给更多创意上屏空间,频道必须开辟新时段新节点。为此,总编室做了一系列大胆尝试:730时段、午间时段、“周四变周末”增开22点综艺档、事件性直播晚会……相比2017年,2018年湖南卫视增加了8档大型季播节目、4档730小体量节目,3台节点晚会。
(2018年湖南卫视新增节目)
不仅增加时段,还提供创新方向和样片试播机会,让好点子、好想法有荧屏试水的机会。“清晰的时段特点与品牌定位,有利于引导节目创新的方向”,总编室主任周海这样说。
除了周末黄金档新品频出,频道的白天时段和730节目带也因此被激活。730档的《少年说》,由孔晓一工作室担纲制作,有话题有爆点,少年的成长烦恼、亲子关系中的摩擦、两代人价值观的碰撞等,使这档小体量节目在今夏不同凡响。而午间时段一档反套路的素人竞技类节目——《摇啊笑啊桥》,用简单爆笑的游戏模式引发全民参与热情,成为暑期白天时段的收视黑马。
毕业歌会、爱情歌会、中秋晚会……新的节点晚会把握大众对特定时间点的共情,打造全民仪式。一大批超级团队加入竞标,一大波新晋总导演走上前台,工作室制度瞄准的是一部分优势团队,激活的是整个制作生态,内容生态,“把节点变成热点,把热点变成爆点”。
创新“飙计划”
助力优秀创意脱颖而出,创新研发中心推出了创新“飙计划”,创意上台PK,方案公开宣讲,最终现场投票决定胜出者,获得样片制作和上档播出的机会。
“飙计划”宣讲现场
从2017年至今,“飙计划”已经走过了11轮,从大型季播项目,到小体量周间档,再到“30未满”视频方案比赛……有想法就能投,够优秀就胜出,有什么比看到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更有成就感呢?从工作室到团队再到个人,一时间创新方案像雪片一样飞向创新研发中心。
2018年一季度徐晴工作室制作的《声临其境》,是不折不扣收视口碑双丰收的爆款原创,其方案便来自第一轮创新“飙计划”。4月,《声临其境》还代表中国模式登上了法国戛纳电视节的主舞台,为中国原创强势代言。
徐晴携《声临其境》亮相戛纳
而每周五正在播出的《声入人心》,同样是从“飙计划”宣讲会突围而出。方案宣讲时,小哥哥们还以美声现场助阵,展现出节目潜力。
《声入人心》宣讲现场
创新研发中心主任罗昕介绍,“飙计划”选出优秀方案之后,频道能够集制作、技术、广告等资源予以全力配合,从样片到季播,都是全流程全平台支撑。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创意点,在湖南卫视能够很高级的呈现,搁在其他平台却容易消耗折损。这也正是一个大型电视平台相较于市场上独立制作人的优势所在,一套完整的体系支撑是独立制作人难以拥有的。
制作量评分制
一年届满,频道要对所有工作室进行业绩考评,包括创新业绩和制作业绩。
(工作室评分表)
每年的分值不低于100分,工作室才算是过了及格线,否则不仅拿不到全额的项目价值奖,还会面临降级为团队的危险;而其他团队如果完成了100分/年的任务,便有晋级工作室的机会。
因此,对于工作室来说,100分不是满分,而是底线。只有不断推陈出新、超越自我,将100分远抛身后,才能体现出作为头部团队的制作实力。
季播节目和周播节目,甚至周间小体量节目的制作团队之间,也因此有了可量化的比拼标准。以前大家在各自的阵地上楚河汉界,互不相争,现在开始关注其他团队的动态,悄悄打听相互的创新进展,免不了你追我赶一较高下。尽管多一分不会有更多奖励,但在制作人们看来,分值是门面,是担当,是不能输的自我加压。
除了促进良性竞争,评分制带来的创新压力,还打破了以往强势团队在小体量、非黄金时段节目投标中极少提交方案的状况。节点晚会、广告招商会、730档的制作中都出现了强势团队的身影。
豆瓣综艺榜单图片
豆瓣发布的2018年度电视综艺榜单中,评分最高的大陆电视综艺,湖南卫视前10占6,其中3档为原创。
猫眼综艺榜单(网播)
这足以证明“制作量评分制——新时段新节点——创新‘飙’计划”所形成的创新闭环成效初显,引领卫视节目制作生态进入了新阶段。
(本文略有删减,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全文)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陆燕通讯员马银丽)为有效履行派驻纪检组职责,近日,市纪委驻市人大机关纪检组对5个综合派驻监督单位开展元旦、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