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呈祥
时下,在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谈中,经常听到这样的一些议论:说现在不比以往了,人情味越来越淡了,彼此之间缺乏信任,而且不能敞开心扉交谈了,说话也总是说一半留一半,探不到实底啦……
针对这样的看法和议论,看起来似乎确有些淡淡的道理。自古以来,我国是礼仪之邦,崇尚人情往来。人们习惯于备好礼物相互走动、或经常设置饭局,叙叙旧,拉拉家常,加深彼此的了解和沟通,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却在这以前,吃喝风盛行一时。这种人情味,更显得浓而不淡,形成利益集团,奢靡之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可谓过尤而无不及了。
自八项规定以来,使财经制度走向了正规。往日那些乱花公家钱,或拿公家钱办私事以及私存小金库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平常那些花钱大手大脚、大吃大喝等不以为然的做法,也就紧缩起来。毕竟拿自己的工资去请客送礼,还是感觉比较紧吧,有点肉疼。由此,那些以往人际交往的热闹情景和场面,也就渐渐地淡起来了。尤其再加上反腐的强劲力度,更使那些贪欲之心起到了震慑作用。平日里风光无限、油头粉面的做派,再也不敢大胆地抛头露面,招摇过市了。因此,过去的那些人情过往也就止步了,甚至断了。在严纠奢靡之风的今天,更使人们处处陪着小心,自然就感觉人情不浓,却显得异常淡了起来。
自打成家立业以来,每逢过节就发愁。到亲朋好友家里串门,都必然买些礼物带上。一来一往走一家两家还不算什么。串门户数多了,也就感觉出些压力来,彼此都互相累。现如今,反而感觉出淡的好处来了。大家都知道而且明白,如今单位不发奖金,福利也很少,也都没有“余钱”。况且都是工薪阶层,都拿着死工资,也没有额外的“收入”,都知道自己有多少斤两。这个时候,大家彼此都理解了,而且“融会贯通”了。由不习惯,渐渐也习惯了;由不适应也到适应啦。从而使在过节关口中的压力被解除了,身心不但不疲惫,反而轻松了不少。大家串门,买点水果、奶制品之类,也简捷起来。彼此之间,相互打个电话、聊个微信问候。发个红包,也并不觉得没面子,大家都是淡着办。这种淡办的方式,也逐渐为人所接受,渐渐盛行起来,而成为一种时尚,渐为常态。
古往今来,人们说淡崇淡,一概有之。如以“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来励志;“以风轻云淡,淡然处之”而宽慰或宽松;以“君子之交淡如水”而发感叹。这些说咸道淡的等等,比比皆是,屡见不鲜。淡些,总是利大于弊。天气云浓,会带来风雨雷电,云淡却是一片阳光灿烂。医生一再嘱咐:饭菜咸,高血压找上前,饭菜淡,身体却有康健。由此说来,那些看似人情浓烈、山盟海誓的酒肉朋友,都是淡水交情。这样所谓的君子之交,不交也罢,最好淡而远之。否则,也许会达到:《三国演义》中周瑜在群英会上乘兴作歌:“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那种发狂的程度,最后吐血亡矣,着实可惜。
人与人的相处讲求一个淡字,淡而不腻,淡淡的相处,近之则浓,远之则无;不远不近,若即若离,则恰好。就是这个道理。
淡,是火上浇的几滴水,防止天干物燥,要小心火烛。淡是一种姿态,是一种德行,是一种虚怀若谷的谦逊、谦和。淡又是一种不露锋芒,韬光养晦,从而使淡达到极致的较高境界和修养。由此感知人情之冷暖,平平淡淡才是真!每当我读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时,心中就产生恬静淡雅的感慨,不由自主眼前涌现出那月光下: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那种精致静雅美轮美奂的无比精妙,何尝又不是淡淡的最高境界和一幅优美淡的寂静画面呢。
新闻推荐
□记者纪伟报道本报日照讯2018年12月26日,刘家湾赶海园彩旗招展、锣鼓喧天。虽处隆冬,但数九的严寒却阻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