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兰(乐至)
1月8日,一篇《想给新生儿落户跑5趟民警要求提供亲子鉴定》的新闻报道在媒体广泛传播。1月13日,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公安局在官方微博通报称,已对涉事民警费铜菁给予通报批评处理,并调离原工作岗位。(1月14日中国新闻网)
当大家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或许会先入为主地认为这又是一个“事难办”的问题,只不过,如果真说办事,这位民警还是认真负责的,至少在面对具体情况的时候,不但详细,还进行了到家核查,最后更是对需要提供的资料进行了告知。
如此来看,这位民警在处理这个问题上,办事的本领还是具备的,也是客观地对待问题的,但是,为何这一个落户的问题却成为了一个“焦点”?显然,问题不是出在“5次未办成”的这个事上。
原来,是因为这位民警在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态度不友好,没有过好“态度关”,这对本身跑了很多次没有办好事的群众是“火上浇油”,也让一个简单的办事过程,变得如此的针锋相对。
事实上,这样的问题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一些党员干部并不是不具备服务群众的能力,也不是办事水平低,更不是对自己的专业知识不了解。相反,能够站在这个岗位的都是本领过关的,他们之所以在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出问题,还是因为缺乏了真心为民的态度,更是缺乏了群众思维。
党员干部要学会和群众“打交道”,既要对他们急切办事的心态给予理解,也要在告知他们情况的时候不简单地口头表达,多一些“资料备忘”的小纸条,多一些反复说、耐心说,用群众喜欢的方式说,自然能够更好地为群众办事,态度好了,群众第一感觉就满意了。
新闻推荐
新华社电(记者于文静)2019年,农业农村部将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和最严肃的问责,坚持“产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