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宁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小区配套幼儿园应当由教育行政部门办成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不得办成营利性幼儿园。(1月22日新华社)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主要有公办幼儿园、非营利民办幼儿园和营利性幼儿园等几种类型。根据分类定价机制,公办和非营利民办园收费标准实行政府指导价格,营利性幼儿园实行市场调节价。舆论所反映的“入园贵”,大多出现在营利性幼儿园。随着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及《民办教育促进法》修订,新注册的“幼儿园有限公司”(即营利性幼儿园)越来越多,这类幼儿园虽然也能分流入园需求,但由于收费高,既增加了不少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影响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效果。
去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民办园一律不准单独或作为一部分资产打包上市,要求配套幼儿园不得办成营利性幼儿园。本次《通知》是落实意见的配套文件。对此,笔者有深刻体会——五年前,孩子在小区开发商投资建设的幼儿园上学时,幼儿园每月收费三四千元;去年转变为普惠性民办园后,幼儿园每月收费降为1700元。这是小区配套幼儿园不得办成营利性幼儿园带来的真实变化。对居民来说,让自己孩子在居住小区享受低价幼儿教育是一种合法权益,因为购买商品房时,自己或单位已经缴纳了教育费附加费,而且10%的土地出让金用于教育也有自己的贡献,不该再为学前教育承担过高费用。
根据《通知》要求,小区没有规划配套幼儿园或规划不足的,通过补建、改建或就近新建、置换、购置等方式予以解决,这可以增加幼儿园学位。而已建成的小区配套园要移交当地教育部门,然后办成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这就是说,无论是“入园贵”还是“入园难”,一旦《通知》落地,问题都有望解决。这无疑是小区居民福音,也是政府对居民为教育投入所作贡献的一种回馈。当这种利好与子女教育纳入个税抵扣等政策叠加,会让居民有更多获得感。
虽说目前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从全国来说条件还不成熟,但从《通知》要求小区幼儿园要办成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来看,政府部门是在积极提供更多公共服务。当绝大部分孩子可以享受这种公共服务时,幼儿教育与义务教育距离会越来越近。其实,很多地方已在大力发展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比如北京、广州等城市都明确提出,到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即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在园幼儿总数的比例)达到80%以上。这一规划值得期待。
需要指出的是,在确保小区配套幼儿园公共服务属性,以及实现“80%以上”目标的同时,要确保每一所小区配套园的办园质量,防止虐童等事件发生,也要防止小区配套园乱收费。
新闻推荐
禹诚,女,1972年5月生,中共党员,湖北省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教师。从教20多年,她打造了数控界的“梦之队”,为航空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