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蜀地红笺一首诗

来源:成都晚报 2019-01-30 03:07   https://www.yybnet.net/

◎刘 火(作家)

何兆。《全唐诗》诗人小传,简得不能再简:“何兆,蜀人,诗一首”。这一首谓《赠兄》:

洛阳纸价因兄贵,

蜀地红笺为弟贫。

南北东西九千里,

除兄与弟更无人。

古人伦理,以孝悌二字为本。《论语》开篇即有“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孝,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与爱;悌,兄弟姐妹彼此的尊敬与爱。何兆这诗,从蜀地寄到京都洛阳。大约是哥哥在洛阳有了很大的名气,以至于诗(或文)成,即“洛阳纸贵”。弟何兆听说后,在家乡为了庆祝兄长的成就,便写诗祝贺。

弟弟在蜀地籍籍无名,可能还有些自卑,但因兄长的成就,弟弟毕竟也沾光不少。最重要的是分享哥哥在京城的成功(说不定,便因此在乡间邑里可以炫耀炫耀)。在这样一个时刻。哪怕“南北东西九千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此时此地此情:“除兄与弟更无人”。于此一诗,手足之情,原本既可以感染当时,也可以传之后世的!

何兆,《全唐诗》仅这一小传外,新旧《唐书》不记,《唐才子传》不录。但并不是说,何就是一位籍籍无名者。“大历十才子”之一的李端,就与何兆的交际很深。《全唐诗》存李端252首诗,录有李端寄赠何兆的两首诗。一首五律《茂陵村行赠何兆》,一首五绝《赠何兆》。前首写的是李端与何兆的交情:“谁道临邛远,相如自忆还”;后首主要写的是李端对何兆诗才及人品的评价。全诗如下:

文章似扬马,风骨又清羸。

江汉君犹在,英灵信未衰。

“大历十才子”作为一个“圈子”,相互唱和,诗风接近,风靡当时。“大历十才子”作为中唐诗界一种势力,前承盛唐的边塞和田园诗风,又启中唐元和诗文中兴。也就是说,能与大历十才子相识相交并互有唱和的诗人,并非等闲之辈。《全唐诗》虽仅录何兆一首,而且就这首诗来看,也是酬和之作,但其自然,但其品质,一丁点都不落俗套。难怪李端评论何诗“文章似扬马”。何谓“扬”,“扬雄”之“扬”;何谓“马”,司马相如之“马”。我们知道,扬雄和司马相如都是蜀人,而且在蜀的文化史和蜀的历史上,扬、马就是一种标高。才子李端将何兆与扬马相提并论,而且还赞美了诗人的清瘦俊朗风骨,足见何兆的诗在当时不仅有成就,而且有地位。

另外,《全唐诗》还留存了属于何兆的两行诗句:

芙蓉十二池心漏,

薝卜三千灌顶香。

从这一联来看,诗人对蜀地乡村也有特别的好心情。从近体诗的历史来看,在杜甫完成并达到顶峰后,唐季诗人在此方面的努力,继续前行。联想到“洛阳纸价因兄贵,蜀地红笺为弟贫”这一联,我们便可以从中可以想见,作为蜀地诗人的何兆,其格律诗的造诣也十分了得。哪怕何兆的诗,只存世一诗一联。

新闻推荐

“疑罪从挂”被判无罪体现司法正义

■观察家关乎人命的刑事判决,只能以事实为依据,不能把被害人家属的情绪,不能把司法官员自身的利害得失,作为审判的考...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难忘的逃生营2019-01-30 01:36
评论:(蜀地红笺一首诗)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