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本报记者 报道) 当前,小龙虾消费火爆,带动其养殖迅猛发展,其中,稻田综合种养是小龙虾生产的重要方式,水产大县寿县的虾稻共作面积更呈现爆发式增长。冬季正值小龙虾培育的关键时期,1月下旬,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所专家袁科平博士来到寿县,与市、县水产专家一道,为当地稻虾种养大户作科技指导,答疑解惑,助力小龙虾冬季生产。
寿县龙云农业种植公司位于安丰塘边,基地虾稻共作面积超千亩。在这里,袁科平博士一行现场查看了稻虾种养基地冬季喂养、水质管理以及幼虾苗生长等情况,为龙云公司及其他种养大户提出建议及注意事项。
长江水产科学研究所地处湖北武汉,湖北是全国范围内虾稻共作最发达地区,已发展成熟“潜江模式”,长江所功不可没。袁科平为寿县稻虾种养大户提出冬季虾田管理有四要点,一要培水即肥水,二要种好水草,三要防青苔,四要除杂鱼。其中,冬季培水能够为小龙虾幼苗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如培育出大量浮游动植物,为小龙虾提供充足的开口饵料,大大提高小龙虾的成活率。同时,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增加了池塘溶氧,利于水生生物生长。并且,肥水不长青苔,而青苔是小龙虾苗的大害,会像网一样缠住小龙虾。杂鱼也好与小龙虾争食。当小龙虾生长环境好,饵料足,自然会长得好。
市、县水产专家介绍,“稻田综合种养”已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由于小龙虾需求旺盛,价格奇高,虾稻共作模式可以产生良好的生产效益,有利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也有助于产业扶贫,因此也是农业部门大力推广的项目。在2017年全市虾稻共作3.09万亩的基础上,2018年达到8.67万亩,规模翻了一番还多。下一步,还将有爆发式的增长。
新闻推荐
黄健一夜之间,这部5分40秒的短片《啥是佩奇》彻底火了,刷爆整个朋友圈,成为2019年首个现象级刷屏爆款。快过年了,只因为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