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乡人说老家的梅开了,想那暗香浮动、蓓蕾满枝的梅花,不由心动。趁着雪霁初晴,去乡下看梅。回到老家,才发现梅花远没有我想象的那般繁茂,点点梅花,清影浮动,在雪景里灼灼其华,但还是让我兴奋不已。
梅温婉空灵,冰肌玉骨,自古就有“霜雪美人”的雅称。柳宗元《龙城录》中记载,隋开皇年间,赵师雄于寒冬时节在罗浮山中见一淡妆素服的美人,这女子便是梅花的化身。于是,后世常以梅花喻美人,如高启的“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韦庄的“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晁端友的 “皎皎仙姿脉脉情,绛罗仙萼裹瑶英”……
看梅,想起了那个叫江采苹爱梅的女子。她恬静娴雅、端庄明秀的风格令玄宗皇帝为之倾倒。玄宗因此封她为“梅妃”,并在她居住的宫中种植了各式各样的梅树,每当梅花盛开,便与梅妃流连花下,赏花赋诗,其乐融融。人生若只如初见,多好,梅园的梅还正飘香呢,玄宗身畔却已易人,再想起时也只是一时负疚的那斛珍珠。
梅傲雪斗寒、幽香艳丽,深受人们喜爱。古往今来,咏梅赞梅的诗句数不胜数。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李清照、陆游等大家都纷纷留下了众多咏梅绝唱。爱梅者也不乏其人,其中有“梅妻鹤子”的林逋,有因“落梅诗案”坐废10年、留梅诗130余首的刘克庄,还有堪称“咏梅专业户”的张道洽,一生写梅诗300多首。
元代景元启也是一个“爱梅成痴”的人,他写的一首小令很有意思:“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逃禅老笔应难画,别样清佳。据胡床再看咱,山妻骂:‘为甚情牵挂?’大都来梅花是我,我是梅花。”此曲描写了一个极富情味的场景,诗人在月光下赏梅,如醉如痴,竟冷落了身边的妻,惹妻生妒而“骂”, 一问一答,饶有情致,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梅是吉祥之花,深受人们的喜爱。如:喜鹊在梅花枝头欢跃鸣叫的图案,常被冠以“喜报早春”“喜报春光”“喜笑眉开”“喜上眉梢”,取谐音或寓意。“和和美美”“十全十美”亦取其谐音。“竹梅双喜”常用作新人的祝福语。此外,梅还是花中寿星,我国不少地区尚有千年古梅,湖北黄梅县有株一千六百多岁的晋梅,至今还在岁岁作花。
梅花以迎寒傲雪之姿,清香淡雅之韵,不仅给人美的愉悦,更象征着人的骨气贞刚,品质高洁。“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一首《红梅赞》,让人忆起的不仅是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更能让人从中汲取力量,珍惜美好的今天。或许,正是这种“灵魂的语言”,成就了这首红色经典的不朽魅力。
梅花开过又一年,岁月在年轮里匆匆流转。站在新年的门槛上,冰雪消融,春天已在不远处招手,又是一树梅开,又是崭新的一年,我,迎着冬天,在路上,不断看见开放的梅。
新闻推荐
1月31日,2019年央视春晚主持人阵容正式官宣,康辉、朱迅、任鲁豫、李思思、尼格买提将担任北京主会场主持人。江西井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