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丽
很多人感叹,现在年的味道越来越淡了。或许在他们的记忆深处,仍然怀念家乡杀猪宰羊的热闹气氛和锣鼓喧天看大戏的场面。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家在一年又一年的企盼中迎来新年的声声祝福。
过年之前在湖南老家至今还有一种年货必然会置办,这种年货叫“年粑粑”,类似于北方的吃食“年糕”。只不过“年糕”的形状是方形的,而我们的“年粑粑”是圆形的,比平时的汤圆大几倍,食材是糯米与籼米掺和而成。要先将糯米与籼米搁水缸里泡至一个星期左右酥软,尔后淘洗干净,经过磨制,最后成湿面。这些加工后的洁白湿面,需用吸水性强的棉布包住十个小时,以便吸去水分,成干爽的面团。巨大的面团,被我们用巧手捏出圆圆的像珍珠般的“年粑粑”来。紧接着,上蒸笼蒸熟,晾干后放水缸里存放,可以吃上好几个月,不会变质。
记得童年时代看家人制作“年粑粑”,是用手推磨,把一大盆浓稠的湿面磨下来,从早磨到晚,很辛苦。那个时候,听“吱吱呀呀”的磨子声,好像是轻快的音乐声轻舞飞扬,那么激动人心。寒冬里,父亲推磨子推得满头大汗,但还是不厌其烦地挥起双手,忙碌着,转动着磨心,好像把快乐的汗水也搅动进去,还哼起了推磨子小调。一瞬间,简朴的小屋子里,“吱吱呀呀”的磨子声,快乐的逗笑声,弥漫在空气中,年的味道更浓郁了。
后来,搬迁至城里居住的大部分人都不再去做这种食品了,只有在家乡的老一辈,为远方的孩子们一直准备着那份爱心,他们知道,多远的归途,都会回到那个叫家乡的地方,都会记起那份传承下来的风俗习惯,每当想起那些跟随童年一起带过来的美味,那种乡音就萦绕在脑海里。
仍然记得奶奶对我们说:“做年粑粑,才有年味,才是美美过大年的样子。”
家乡的“年粑粑”,像一轮圆圆的月亮,圈住一代又一代人的向往,像一首隽永的诗篇,融入香甜的梦,在天涯海角游子思乡的心中。
新闻推荐
日前,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北京市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士祥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经查...